在市场狂热的鼓噪中石油价格快速下跌,尽管国家知名投行抛出了石油价格200美元的目标,但石油还是止步于147美元,追涨的投机者被专家们又涮了一把,昨日最低价跌到102美元每桶(见下图)。
过去市场的狂热是长期经济增长的结果,尤其是中国因素引发了商品的大牛市,凡是中国进口量大的商品价格基本上都出现罕见的牛市,例如中国石油对外依存度上升之后的油价狂涨,中国成为铜的最大消费国之后的国际铜价,农产品的大豆价格等等。实际上国际热钱是有针对性的炒作,为什么这样说,通过铝的价格就可以看出,由于中国铝完全可以自给,所以在铜价上涨7倍的同时,铝的价格上涨不足2倍。中国经济保持的高速增长消耗了许多资源,尤其是中国资源利用率低下,不过市场总有过头的时候,在投机资金疯狂推高商品价格之后,产生的价格泡沫迟早要破灭,2008年中国经济面临的种种困难引爆了这一泡沫。市场往往会这样,过去乐观的预期常常会出现相反的结果,如果不能有自己的思维,总是依靠别人的判断,这样市场参与者往往成为牺牲品。
实际上商品有可能进入牛熊转折期,这样的判断并不是因为商品价格从高位的下跌,而是经济基本面出现严重的恶化,经济透露出来的衰像越来越明显,失业人口不断增加(美国非农就业数据显示失业率在上升),必然导致消费下滑,商品的供求出现逆转,正如我们现在看到的原油价格下跌的最大原因不是美元的反弹,而是未来需求的下降。牛熊交替需要一个过程,有的时候要考验人的耐心。
美国次贷危机仅仅是一个导火索,长期增长的经济需要一次大的调整,这就如同潮汐一样有涨有落,很自然。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世界主要经济体表现出高度的趋同性,美国经济陷入麻烦之后,欧洲同样不能摆脱,而亚洲也正处于经济增长的拐点形成中,中国经济最近几个月增速放缓,绝不仅仅是宏观调控,不能忽视外部经济环境恶化的因素,如果决策层不能清醒意识到世界经济面临的麻烦,或者自以为是宏观调控的作用,经济过热之后有可能快速陷入下滑之中,未来中国经济面临的主要问题不是抗通胀,而是紧缩。
2000年开始的商品牛市到了一个转折期,经济萧条下商品价格只能调整,有必要提醒一下,也许商品的熊市之路并不短暂,牛熊交替期反复是难免的,不要被牛尾伤了就好。
商品价格的长期牛市让我们看清了问题的另一面,世界经济目前的经济增长模式不可持续,资源总有耗尽的一天,所以世界各国才会形成高度一致的观点,节能减排,保护环境,经济放缓给人类一个思考未来的时间,新能源、新材料、新技术应当是引领世界经济步入新时代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