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我受国王卡洛斯一世的任命在民主过渡时期出任西班牙驻苏联大使。各国外交官之间的接触非常频繁,我曾多次前往中国大使馆位于列宁山的本部。
当时,国际奥委会与中国开始了有关恢复其地位的谈判。最初的事情是由我的前任基拉宁主席负责的,最终结果是在1979年达成。
8月24日,萨马兰奇先生向一位为他表演“变脸”的小演员表示祝贺。当日,国际奥委会终身名誉主席萨马兰奇来到中央工艺美院附中访问,受到师生们的盛情接待。学生们向萨马兰奇先生赠送了自己创作的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剪纸、绘画等作品。新华社发(周良摄)
在国际奥委会内部号召承认中国体育在奥林匹克运动中的地位让中国开始渐渐视我为可信赖的朋友。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可以证明这一点。1984年的洛杉矶奥运会遭到了苏联的抵制。苏联挑动其势力范围内的国家一同抵制这次奥运会,但中国、南斯拉夫和罗马尼亚却抵制了苏联,依然出现在奥运会的赛场上。我至今还记得中国代表团步入洛杉矶纪念体育场时的情景———雷鸣般的掌声对它表示欢迎。洛杉矶见证了中国代表团获得了其奥运历史上第一枚金牌,我也亲自为中国射击运动员许海峰颁发了奖牌。
中国在第一次参加的奥运会中就获得了32枚奖牌。胜利过后,中国人开始认真地考虑在将来举办一届奥运会的可能。被我看作兄弟的奥委会中国委员何振梁开始积极地投入到北京举办2000年奥运会的申办工作中。中国想要借此来迎接新千年的到来。
然而,在1993年召开的蒙特卡洛国际奥委会第101次会议上,北京仅以两票之差败给了悉尼。在此之后我依然坚持我的看法,那就是北京不应该放弃继续申办。我有一个坚定的信念:21世纪的奥林匹克运动不能没有伟大的中国,奥林匹克大家庭也不能没有13亿中国人民,因为这将使我们变得更加强大。
在那些年里,世界见证了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也见证了这个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是如何跃升为世界大国的过程。终于,江泽民主席告诉我,北京将申办2008年奥运会。
2001年7月,在莫斯科举行国际奥委会全会后,我就要离任,也正是在这次会议期间国际奥委会作出了两项历史性决定:一是选出了罗格作为我的接替者;二是在第二轮投票中宣布北京为2008年奥运会的举办城市。
在通往2008年的道路上,等待中国政府的并非一切都是令人愉快的。在7年的筹备工作中,反对人士的阻挠一直都不曾间断过。幸运的是,所有威胁都没有达到目的,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让这些声音消失了。
奥运会对中国来说是一个让世界了解其文化的契机,也是让中国人民敞开胸怀自由地与世界人民交流、享受“奥运精神”的机会。奥运会是一个民族的伟大胜利,因为中国政府履行了诺言。因为有上百万志愿者的微笑和热忱服务,北京奥运会赢得了全世界的敬佩。这将是一次很难超越的圆满胜利。
经济的飞速发展改变了社会结构,出现了新的社会阶层,上千万人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在中国发生的一切都称得上“巨大”,也让西方人很难理解。
本文章:来自网络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