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此刻,残奥赛场激战正憨。当我们时时为残疾人运动员参与竞争、挑战极限、超越自我、创造生命辉煌、实现崇高梦想的“壮举”而感动和震撼的时候,有两则新闻又“闯”入了我们的视野,让我们再次收获着感动和震撼。
其一,正在河南考察工作的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专程来到一所特殊教育学校看望师生。他对孩子们说:现在北京正在举办举世瞩目的残奥会。残奥会倡导的“超越、融合、共享”理念,就是鼓励残疾人自强不息,积极面对人生,全面融入社会。我相信,在全社会的热情帮助下,在老师们的精心培育下,加上同学们自己的努力,你们一定能够成为生活的强者,一定会有美好的未来。(9月11日《人民日报》)
其二,9月8日晚,水立方游泳馆外,温家宝亲笔题下“身残志坚”4个大字,赠给残奥形象大使——湖北女孩董明。两人约定,以后再见面,会有更大的惊喜。(9月10日《湖北日报》)
感谢记者朋友为我们及时传递这样的新闻信息,更感谢记者朋友为我们抓取到这精彩的瞬间。虽然这只是总书记和总理关爱残疾人、情系残疾人事业的一个缩影,但却仍然无法按捺住我们内心的激动和感慨。
我国现有8300多万残疾人,涉及2.6亿家庭人口。为了让残疾人和健全人共享同一片蓝天,书写同样精彩人生,这些年来,我们党和政府在残疾人教育、就业、扶贫、康复和权益保障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政策与措施,发展残疾人事业,使残疾人参与社会生活的环境更加和谐,为残疾人服务的能力明显增强,广大残疾人生存和发展状况得到明显改善,自身素质普遍提高。
人们可以感受到,社会各界理解、关心、尊重、帮助残疾人蔚然成风,热情关心残疾人事业的氛围日益浓厚,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得到国际社会广泛好评,这在北京残奥会成功举办所引发的“热议”中也得到了验证。而总书记的寄语和总理的题字,则从另一个侧面进一步放大了总书记和总理亲民爱民的思想,体现了我们党和国家领导人对残疾运动员和残疾人的亲切关怀和期盼,也表达了包括残疾运动员和残疾人在内的所有人的心声。
我感到,总书记的寄语和总理的题字无疑向我们传递了这样的信息:衡量我们社会和国家文明与否,不只是看其政治有多开明,经济有多发达,生活有多富裕,还要看其对待残疾人的态度如何,看残疾人生存状况如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各族人民在新世纪的奋斗目标,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最好实践,也是新时期残疾人事业发展的主题。残疾人同样是我们社会的主人,他们与健康人一样,同等地享有我国宪法和法律所赋予公民的一切正当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
因此,总书记的寄语和总理的题字,引发了我们思想上的革新。一个和谐社会的构建,需要人人都拥有社会责任感,而责任感的形成,不能仅靠大张旗鼓的宣传造势,行动才是最具说服力的。总书记的寄语和总理的题字,就是一种无声的号召,有力的示范,如点点星火,必然会成为催生残疾人事业蒸蒸日上、蓬勃发展的永久动力。
新闻链接:“让我们一起用掌声向老师表示敬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