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Ⅲ大考,到底谁在寝食难安?


国Ⅲ大考,到底谁在寝食难安?

国Ⅲ的来临对摩托车行业无异于一场大考。

考试日期已经公布,不同的企业对之态度不同。备考的过程中,脸上最洋溢幸福笑容的要数尖子生和学习最差的,最累的要数中等生了。

尖子生认真备考,希望在分数的数字积累上走得更远,反正温饱线肯定过了,现在努力只是超多少分的问题,报答老师和父母的殷切期望;中等生不断向尖子生请教问题、套近乎,希望在最后的关键候能抱住万能的“佛”脚,得到一些祥瑞光芒的恩泽。他们前进一步就是光环四射的领奖台,后退一步就是千夫所指的深渊,这种可望可及的诱惑促使他们不断处于挣扎状态。最轻松的要数一些平时学习不好的学生了,反正形象在老师和学生们的心中已经根深蒂固,成绩不好是必然的,如果太好还有抄袭的嫌疑,惹来老师不断地盘问。所以他们一不做二不休,干脆不做成绩做人际,多方打听监考老师的爱好,并且和尖子生搞好关系,考试时候一两个“动作”就能使成绩增色不少。最终考试成绩一公布,往往是尖子生还是尖子生,中等生可能论为成绩最差的,而成绩差的往往成为潜力股,成绩迈入中等甚至中高等行列。

说到这里很多人就会骂了,这不是误导大家的学习方向吗?非也,为了考取一个好的成绩,大家的做法都没有错,错的是监考老师失职,他的存在使这个本来很正常的结果发生微妙的变化,导致这场考试能力和最终成绩发生错位。

尖子生譬如行业中的合资品牌和实力型一线企业,通过长期的努力,他们已经在消费者心目中树立了稳固的品牌形象,即使大规模的投入,和原来的品牌积淀完全可以对接,而且可以产生相应甚至更高的市场回报。而差等生相当于一些濒于淘汰的企业,没有投入就没有负担,由于晋级无望,在行业中就是混个日子,也许家长已经在某某单位为其预留了后路,只等时机成熟,直接转业。而且他们考前做的社会关系学功课也许会发挥神奇,在这个惟分数论的时代上一个好的学校也不一定。

最苦的要数中等生了,他们对这场考试中也是最看重的,但由于基础有限,考前再怎么努力,水平还是在原来的范围转圈圈,在消费者心中的形象是不上不下,过度的投入非但不能达到强身健体的愿望,也许还会让自己的企业和本身的制造工艺和管理水平脱节,使制造水平跟不上技术发展的步伐,而且这种付出有时候不被市场买帐,白花花的银子扔到水中,连个水花也不溅一个,很是悲壮。

所以,为了中等生,请监考老师严把考场纪律,为他们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