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天都在台湾大学参加一个学术会议,搞得我感觉很累,因为会议议程安排得很紧凑,连中饭都是在会场旁边吃盒饭,自然也没有午休了。可我是有午睡习惯的,没得睡,下午就昏沉沉的,没精神了。晚上回到宾馆也只能稍洗一下就倒头睡了,要到第二天一大清早才又“活”过来。
我喜欢清晨看街景。台北市清晨的街头很热闹,才6点多些街头就已经是车水马龙、人来人往了。
上班的车流以摩托车为主,私家车也不少,但很有秩序。也有一些上班族和学生一样搭乘公交车,但乘公交车的主要还是学生,特别是中小学生。
还有不少人外出是骑自行车的。台北市民的自行车许多都是停放在街头的,人行道里侧专门设有这种双层的停车架,可以容纳不少车辆,也很整齐有序。存取也很方便,但如果不按规定停车,那是罚得比较厉害的。
在台大有一个感觉特别强烈:一个只有三、四个系的学院,居然享有一个自己的图书馆,规模近似大陆一般大学的图书馆,藏书量大得让我们这些大陆教授惊叹不已。
相反,我们在台湾一些教授朋友家中会发现他们家里私人的藏书并不多,反正我没见过比我多的。
相比之下,大陆高校的图书馆缺少教师、学生需要的书,那是经常的事,特别是临时急需却又无法从图书馆找到。于是,我个人的经验是“求人不如求己”,宁愿自己花钱平时多积累一些,也就可以不去图书馆求书了。
我想,我们大陆学者之所以通常都有不少私人藏书,一个主要原因,也许正是因为公共图书供给不足。这说明,公共产品的供给不足,其实是一种巨大的耗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