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永信:自立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石
——专访少林寺方丈释永信
自立成就自强,中国寺庙观堂的历史证明了这一点。未来,少林寺也会继续寻求自立,从而实现自强。
本刊记者 叶书利
近段时间以来,少林寺的一举一动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与争论。少林寺因现代化转型而导致的或褒或贬的讨论是正常的,毕竟一个新事物的产生需要一个被了解、认识、理解、接受的过程。近日,《时代财富》记者亲赴少林寺就相关问题专访了少林寺方丈释永信,也许他的一些言行能解开萦绕在人们心中已久的一些疑惑。
《时代财富》:唐朝时,佛教禅宗一派在宗教界首次提出了农禅并重的思想,为什么这种思想会由禅宗一派提出?其对中国相关宗教的发展有什么样的意义?
释永信:唐朝时,因国家政策开放,佛教获得了大发展。伴随僧侣的增加,传统依靠政府资助与信众施舍的方式越来越难以维持。在这种大背景下,佛教的禅宗一派在宗教界首次提出了农禅并重的思想,提倡“一日不作,一日不休”的生活方式。
禅宗一派能首次提出农禅并重的思想,与其爱静的生活方式有关。禅宗讲究提持心印,见性成佛。《楞伽经》中说:“佛语心为宗,无门为法门”所以禅宗也叫心宗。禅宗追求在静中练心、治心。
因为这样,他们不想与外界有太多的交流,希望能自给自足,以求一个安静的修禅修心的环境,所以由他们提出农禅并重的思想,以求自给自足也就顺理成章了。
因为农禅并重思想解决了禅宗一派的生存问题,实现了自立。不管外部的环境如何风云变幻,只要有土地或山林,禅宗就能生存下去。正因为如此,少林寺在历史上虽历经磨难,但却能够很快地复苏,这与少林寺坚持的农禅并重思想存在很大的关系。因为实现了自立,所以保证了可持续发展。
以玄奘为代表的佛教界的留学派也创建了自己的宗派法相宗,但却没有能够流传多久,究其根本原因就是因为他们受古印度佛教戒律的约束,即托钵乞讨,过分依靠政府、财团或信众的供养,没有解决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历史证明,依附于他人生存是不可持续的。
《时代财富》:解放后,少林寺是如何实现自立的?
释永信:改革开放后,少林寺原来依赖的大量土地、山林没有了,少林寺必须另觅生存方式,否则就会被饿死。
如今,经济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的寺庙可以依靠信众来供养,因为他们的香火很旺。四大佛教名山也可依赖信众香火来维持生存,因为他们拥有的佛教资源、佛教人才等是少林寺无法可比的。为了生存,少林寺只能另辟他径。
70年代末80年代初,伴随少林寺旅游业的发展,当时少林寺僧人就开始尝试摆地摊卖荼,一碗荼二分钱,以贴补少林寺开销。90年代末,少林寺开始借助商业服务业的开发寻求复兴。
《时代财富》:如何看待时下舆论对少林寺相关举动的质疑,甚至谩骂?
释永信:古代敦煌能留下如此之多的藏经窟或寺院,就因为当时因陆上丝绸之路,从而使敦煌成为了类似今天香港的地位,而敦煌寺院也充分利用这种有利条件,积聚了一定的经济基础来发展寺院。否则哪有今天我们能看到的这么多的蒇经窟、经书?在当时,一石一书都是由资金建造起来的。
在新世纪,如果我们仅将少林寺当成一个博物馆,只是供他人来看的话,少林寺的价值何在?
现在一些人说少林寺正在破坏祖宗留下的基业,恰恰相反,通过各种方式将少林文化继承、发展下去才是对老祖宗最大的尊敬。
《时代财富》:少林欢喜地(登封)有限公司是少林寺下属的一个运营平台,它的定位是什么?如何实现这种定位?
释永信:少林文化如果走不进大众的心中,不能得到他人的接受,它就没有价值。
少林欢喜地(登封)有限公司正是希望通过有形或无形的产品输出,让少林文化走进人们的衣食住行中,比如公司的产品也追求时尚与创新,希望借助时尚与创新,能够实现与更多年青人进行沟通,并进而寻求他们的接受。当然公司产品的定位是体现纯净、谦和、护法的禅武精神。
时下我们不仅有自己的创意团队,我们还想将外部的一些创意人才整合进来,参与相关产品的开发。毕竟在世界各处,存在大量对少林寺有兴趣,或有感情,或崇拜少林寺的人,他们也愿意参与这个平台,共同将少林文化传播出去。
《时代财富》:在您心中有没有对这个平台的总体规划?总体规划是怎样的?
释永信:这事不好说,好多事先想好的事情,到时就不好用了。做事得与时俱进,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什么事情都是行动在先,规划在后。总体上说,只要有良好、宽松的大环境,少林寺就能实现生存,进而推动发展。
《时代财富》:您在概括少林文化核心内涵时,在原有的“禅武医”基础上,加上了“艺”,何为“艺”?“艺”与类似少林欢喜地(登封)有限公司开展的系列推广活动间存在什么关系?
释永信:“艺”就是指少林寺的建筑、壁画、碑刻、禅诗等,如碑刻在少林寺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一直没有间断过。
在新世纪,为了便于整合、传播与提升它们,我们将“艺”也列入了少林文化的核心内涵之中。
从广义上说,少林欢喜地(登封)有限公司推出的相关产品或服务就是“艺”。“艺”是“禅武医”的一个载体。通过“艺”来传播“禅武医”。
《时代财富》:少林寺在发展的过程中,如何看待迪士尼模式?
释永信:在纯商业运营中,迪士尼模式是可以借鉴的,但两者的目的是不一样的,迪士尼是个公司,以收益最大化为追求目标,而少林寺不能从商业的角度考虑问题,追求的目标是文化传播最大化,各种方式或产品只是载体,通过这些载体来传播少林文化,用少林文化来传递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