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振风塔的老照片,共11幅,记录了这座伟岸建筑一个世纪的真实变化。图文详见2008年第3期《振风》杂志。这是其中较早的一幅,照片右边,远远可见镇皖楼。镇皖楼因年久失修,于建国初年拆毁。)
振风塔是万里长江上的一处名胜,位于安徽老省城安庆,有“万里长江第一塔”之美誉。过去客船靠近安庆,遥遥便见振风塔直插青天,极目之处,唯其独尊,挺拔傲然。及至上岸细看,见其高大,见其壮观,见其俊秀,更能生无限感慨。“万里长江第一塔”是在此基础上衍生出来的:长江浩浩,沿途千里,大塔小塔无数,但只有振风塔有此雄壮,有此威武,敢称万里长江第一。
振风塔位于安庆老城枞阳门外,初名万佛塔。八角七级,为重楼式砖石结构,海拔高度82.76米,在全国108座砖石结构的古塔建筑中,名列第二。除七层外,其它各层八方均以玉石栏杆,游客可凭栏远眺。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安徽布政使司由江宁(南京)移治安庆。自此始,大凡来安徽的,必然要去省城安庆,大凡去安庆的,必然要去城东登振风塔。由此,也留下文人墨客的诸多诗文。其中刘大櫆“浮图千尺大江隈,目尽东南百粤开。三峡倒流春水去,乱帆低挂夕阳来”,有一种豁然开朗的大气;张英“遥落皖口东南出,半落长江日夜流。云外平分天柱影,望中收尽海门秋”,更有“一览众山小”的视野。国学大师胡适当年登塔,也深感“久做伏案生活的人,到此自是一快”。
以振风塔为中心的迎江寺,主要包括天王殿、大雄宝殿、毗卢殿、藏经楼、广嗣殿、大士阁等,占地面积两万余平方米。传说慈禧年幼时曾随父亲惠徵在安庆候补(徽宁池广太道),与迎江寺有一段佛缘,后偶尔记起,一高兴,为寺院专门题写了一款“妙明圆镜”匾额。迎江寺最为奇特的景观,是分置山门左右的两只大铁锚,铁锚每只重约1.5吨,为其它寺院所不有。从地形上看,安庆城如船,振风塔则为船上桅杆,“南京不打五更鼓,安庆不做彭知府”,“彭”与“蓬”音近,不铸一对铁锚,安庆城留不住风水,留不住人气。于是就有了迎江寺前的这一对铁锚。
安庆老城四牌楼“老崔画像”崔俊秋,早年就留意搜集各种振风塔的风景照,经年累月,多达20有余。振风塔的一个世纪,在崔老的珍藏中,有序地而完整地列为一幅安庆岁月长卷。刊于此的11幅“振风塔”旧照,早到清末民初,晚至文革之前,跨径60年左右。虽然岁月有变,江岸有变,街景有变,但振风塔巍然大气没有任何变化。可惜的是,振风塔东的镇皖楼,曾为老城一方风景,却在建国初因有坍塌危险而被拆。
多少年过去,“老崔画像”子承父业,当儿子崔诚志把父亲崔俊秋珍藏的这些旧照提供给《振风》时,我们只能做无言感叹。
(不同时期不同角度的振风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