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特说,德国经济合作与发展部去年向中国提供了6750万欧元的融资,但今明两年没有作出任何融资承诺。
反对党对这一决定表示欢迎,认为中国的经济十分强大,不再需要金融援助或低息贷款。
德经济合作与发展部长维乔雷克一措伊尔于今年5月中断了与中国的开发援助谈判。她在接受《新奥斯纳布吕克日报》采访时说:“未来我们将依赖与中国的战略伙伴关系来推动中国在
这是继日本之后笫二个发达国家削减和停止对华经济援助。 ODA的主要部分是日本政府的低息贷款,还包括无偿援助和技术援助。在1980年的对华ODA中,低息贷款是660亿日元,无偿援助是6.82亿日元,技术援助是5.64亿日元。2001年这三个部分分别是1613.66亿日元,63.33亿日元,77.77亿日元。总体来讲,需要偿还的低息贷款都占了ODA总额的90%以上。这些贷款的利息率在0.75%到2.2%之间,期限为30年,并可以延长。
1979年以来,日本是中国最大的经济援助国。日本政府先后向中国提供了2.9万亿日元规模的ODA援助,占中国接受外国官方援助总额的60%。在上世纪80年代的大多数年份,日本的ODA资金占中国基础设施建设费用的40%,主要的建设项目都有ODA的参与,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ODA资金一度占到了中国国内投资总额的23%-24%。
1999年中国政府的财政收入为1兆1377亿元,而ODA的累计额超过中国国家年财政的一半,可见规模之庞大。
当然重要的还不仅仅是数额,不仅返还时的利率、期限等都对中方相当有利,这种低息、长期贷款促进了中国的铁路、机场、港口、道路、通讯设施的修建。而且政府贷款还包含着实施过程中有关实地调查、使用项目的技术援助、人才支援等附属援助,而不单单是资金贷款。
因此,25年来,尤其是在上世纪80年代中国改革开放之初资金极度匮乏的情况下,日本经援对于中国经济建设确实起过巨大的作用。1998年,当时的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访问日本时,曾对日本的援助表示感谢。
■中日政治关系的冷淡和不正常,已经对两国间开展大型经济技术合作项目产生了影响,最近日本的一些公司已经感受到了情绪化倾向对日资企业日常经营活动的负面影响。
但ODA援助并非“免费的午餐”,也不是单纯的一方受益,而具有“双赢”的特点。
例如,日本的一批企业是从ODA项目中拿到了不少合同,所以有一种说法是ODA挽救了日本的一批濒临倒闭的企业。提高中国的基础设施也促进日本在中国投资获益,例如日元贷款帮助修建秦皇岛码头,就是为了帮助中国对日本的煤炭出口。而且在提供日元贷款的同时,还有一些其他的附加条件。最常见的就是希望中国能用日元贷款购买日本企业的机械和原材料,从而会使部分资金回流到日本企业,也帮助日本企业打进中国市场。
自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ODA的作用逐渐在减弱。中国吸引外资的数量不断增多,现在每年有500亿-600亿美元,而且很多重大项目都是自筹资金。所以日元贷款在国内建设中的比例逐年下降。与此同时,自上世纪90年代初泡沫经济破裂之后,日本经济进入了“失去的十年”,2001年经济呈现负增长,也就是从这一年起,日本对华ODA数额逐渐下降,以平均每年20%的速度减少。日本外交部发布的数据显示,2003年只有1080亿日元,约合10.5亿美元,比2001年的一半还少。最近几年几乎到停滞阶段。(金融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