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爆出的有毒奶粉事件,使得中国的食品工业遭遇到了空前的信任危机,也使人们举一反三的能力得到了空前的开发,既然婴幼儿食用的奶粉出了问题,我们日常饮用的牛奶是否也有问题?牛奶出现了这么严重的质量问题,其他产品是否也有问题呢?比如酒类、饮料、面包、糕点等等,曾经严重责任缺失的食品质量检验部门,经过认真的整顿治理之后,其工作监查的力度加大之后,想必还会爆出许多这样那样的各种问题。据媒体报道,目前我们的食品安全问题的确问题多多呀,作为普通百姓,食品消费是每天都要进行的,也不可能享有专门的食品安全检验与特别供应的贵宾级待遇。在这样的状况下,采取怎样的办法来尽量在食品安全没有保证的情况下,有效回避被伤害的风险呢?我想到了这样几条:
1、变化。出现有害物质的食品总是有的多些,有的少些,有些是人为的,有些则是环境因素造成的,还有些是被其他产品牵连的。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明智的选择只能是尽量少受伤害,一个有效的办法就是,经常变化同类食品的不同厂家出品的不同产品。毕竟所有厂家出品的同类产品同时存在同样严重的问题,可能是很小概率的嘛,即便你选择的某种食品有问题,但由于没有经常食用,摄入量有限,其对身体健康的危害自然就比较小啊。
2、稀释。食品中的有害物质如果被较大程度的稀释,其对身体健康的危害自然也就被有效地弱化了。健康饮食中有种观念是多元化,引用到这里就可很好地起到稀释的作用。此次的毒奶粉危害人群之所以全都集中在婴幼儿的范围之内,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婴幼儿的饮食结构过于单一,每天的全部营养来源只有奶粉,因此其摄入的有毒物质的绝对量自然就高,危害之大也就可想而知了。而如果我们的饮食多元化,少量的有问题食物在事实上得到了有效的稀释,出现严重问题的概率自然就大大降低了呀。
3、选择。在目前严重的买方市场条件下,商品琳琅满目,人们要睁大警惕的眼睛,不被那些假冒产品、危险性大的产品所迷惑,因此应该特别警惕那些采用特别促销手段、价格低廉、包装充满诱惑、小地方的小厂家、眼生的产品,应该重点选择那些著名企业、著名品牌、价格不特别低的产品,相对而言,这样的产品安全性会高一些。
说起来,作为市场上帝的中国消费者还真是够可怜的,市场中的陷阱太多了,稍不留神,就可能上当受骗,甚至付出健康乃至生命的代价。在这样一个良莠不分、是非混淆的市场中,一般消费者显然都是弱势群体,在这个市场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企业自律靠不住、商人的良心发现更是没有指望,就连自己的父母官们,由于腐败、不作为、低能等弊端的客观存在,也的确不能给百姓们足够的安全感。能够现实解决问题的,还就是自己,只有人人都成为一个理性的消费者,才可能使自己被这个目前发育很不完善的市场伤害得少一些、轻一点,才能够平安度过这个危险系数很高的初级阶段事故多发期。
我们这代人注定是历史阵痛的体验者,30年前在改革开放开始的时候,我们赶上了恢复高考,但当时的大学校园满目凋零、百业待兴,老师是刚从农村干校下放回来的,教材也是临时编写油印的,专业课程设置更是十几年前老模式的简单复制。我们这些时代的幸运儿,不幸地成为了那个时代不可避免的试验品。此后的城乡及企业改革,也都是摸着石头过河,几乎无一例外地是在付出了昂贵的学费之后,才有了长足的发展。在建立市场经济体系的过程中,市场中那只无形的手的确无时无刻不在发挥着它的魔力,人们攫取财富的积极性得到了空前的诱发。然而正如一辆动力强劲的跑车一样,光有动力是远远不够的,还要牢牢地把握方向,并有良好的制动系统,才可以随时调整方向、及时应对各种紧急情况的发生。
要形成这样一套完善的体系需要一个过程,我们的市场经济体系目前就处于发展势头强劲,但相应的保障监督体系还严重滞后的状态。这就造成了一种事实上的严重不平衡,会经常出现一些极端的问题。值得欣慰的是,每经历了一次这样的阵痛,在接受现实市场无情的惩罚之后,我们社会中的一些漏洞就会得到良好的修复和完善。相信经历了许多这样的过程之后,我们身处的社会就一定会是一个更加完善、进步的和谐社会。作为这一历史进程的亲历者和体验者,抱怨是没有意义的,我们应该采取的态度就是,以学习的心态,在各种事态的历史进程中,和这个社会共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