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小时候的最大心愿就是做作家,这一来是因我从小爱读文学作品,从《西游记》到《红旗谱》、从《牛氓》到《第二次握手》,小说在我小时候的成长岁月中扮演了重要的知识养分的作用,我尊敬也向往成为那些小说的著作者;二来我的亲人中多有各类小说爱好者,我二哥、大姐夫与我均有同好,这也让我获得源源不断的书源;三来我的老家是推崇文人的地方,古有施耐庵,今有胡乔木,都是人们耳熟能详的文人,据说此地广出全国各类媒体的特约通讯员与自由撰稿者,也可见民间推崇文人之风的效应。
所以我七岁开始写日记的时候,就给自己定下一个未来做作家的目标,那是白纸黑字写在日记里的个人成长计划。实际在我八岁时听了一个鬼故事之后就在课堂上动笔写我的第一个剧本,可惜被数学老师发现,在课堂上把我嘲笑了一番。高中的时候在繁忙的高考迎考中,写过一两篇短篇小说,但觉得不好意见投出去。大学的时代作为南京大学学生报的总编辑,就有了自写自发的特权,写了一两篇小说发表在学生报上,但也不觉得出彩,倒是写杂文更有感觉,至今还留有印象的是一篇指桑骂槐的杂文《说说狗格》,这杂文就是我今天写博文与专栏的看家东西了。我的作家梦也多少伴随着诗人梦,小时候古典小说,其中常见“有诗为证”的说法,后来又常背些唐宋诗词,到高二和大学的时候就能常常在日记中诌些古体诗了。而对新体诗的尝试则是在参加工作以后的事情了。
其实,我虽然从来没有实现自己的专业作家梦,但是从来没有停止文字的尝试,写论文、写杂文、撰稿、写日记、写报告是我生活中的重要的工作与生活内容,所以对于文字的驾驭也多少成为我一种例行的习惯。及至今天,我在自己的职业工作与专业、业余研究领域,随便写点文字基本上是件得心应手的事情,每天写篇博文实在也不是什么多大的负担。
在所有作家里面,我是喜欢的是施耐庵(《水浒传》)、兰陵笑笑生(《金瓶梅》)、金庸(武侠系列小说)、铁凝(女性题材小说)和莫言。上次做上海的生活时尚频道的《绽放》节目,遇到20岁的青年奇幻武侠小说作家沧月,虽说我没有真正读过她的作品,但是对于作家自然的推崇之心还是会油然而生。在我最热衷文学的大学本科生与研究生时代,像《小说月刊》、《小说选刊》、《花城》、《十月》、《小说特刊》等都是我期期必读的杂志。在文学题材中,我更喜欢历史类、战争类、心理类和奇幻类小说。但今天我对文学作品中大部分的小说、诗歌、散文的兴趣已经很小了。只有杂文是例外,国航飞机上的《国际航空报》上有一个专栏,专门转载二十至四十年代文人的旧专栏文章,我对那还是很喜欢,我现在也习惯了给《新京报》、《新周刊》、《第一财经日报》等报刊业余写作专栏,而且还混到一个“专栏作家”的头衔。
今日场景:外包咨询国际研讨会顺利进行,参加会议的除了AMCF会长高怡诗、IBM中国区总裁钱瀑墨(我现场给他起的)、Infosys全球COO魏腊莫、凯捷安永外包原负责人雷利等业内高端人士。
今日小诗:
绿音
雨渐渐湿了眼神,
秋想里漫漪粼粼。
当肺腑与牵牛花合群,
绿色就蔓上耳膜,
我听到了天厅的声音。
本周袁氏推荐小菜:清汤瘦排
选上好新鲜猪肋排三斤,劈成肋条,每条两分。放在清水中煮开两分钟,倒去水,用清冷水洗净。再用清水煮肋条,沸后一分钟,倒去水,用清冷水洗净。用砂锅,倒入矿泉水没肋骨于水中,煮开转文火炖六十分,完全不加任何佐料和盐。装碗。用上好生抽,不放任何佐料。取排骨蘸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