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放弃经济学价值理论探讨的意见
在价值中国网站上看到吴本龙《价值理论探索》的一系列文章(http://www.chinavalue.net/179769/Default.aspx),看到目前中国还有那么多人在研究《资本论》,实在是替马克思感动。十几年前作为教科书,我们可是上了整整三个学期。在中国学经济的没有不研究价值学说的。可是今天我要说的是,误人的学说会扼杀大量的脑细胞的。我自信我学经济是有所成就的,至少我还是懂得现代经济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所以对于过往的理论,我能跳出框框,并评论几句。
吴本龙《价值理论探索》的一系列文章我是倒着看了几篇,没有从头看完,看了几篇,我决定不过多杀死自己的脑细胞了。就看了的几篇,我有几个评论,列出来供大家参考。
吴本龙文:——由于价格总和等于价值总和已经成为公理,因此,货币供给量还应该等于流通中的商品的价值总和。这个等式一定会成为检验价值理论的又一个标准。
王志华评:恐怕未必。如果经济没有溢价行为的话,现代经济发展从何谈起。溢价的价值发生和转化机制是否被考虑了?
其实价值理论是古典经济学的一个经典话题。这个话题是永恒的。如果说价格均衡是经济学的基本原理,价值概念未必是经济学必须明确的。所谓价值规律其实就是价格均衡的运作规律,是一种规律性机制,未必产生得了明确的价值概念。中国关于价值的讨论是马克思理论的误导。关于价值概念的讨论是很难有一致结论的。
吴本龙回复:中国关于价值的讨论怎么是马克思理论的误导呢?在马克思之前,李嘉图与萨伊就在争论价值问题,那是受了谁的误导呢?其实,我想听听反对“流通中的商品的价格总和等于流通中的货币数量”成不成立。
吴本龙回复:其实,我想听听反对“流通中的商品的价格总和等于流通中的货币数量”的意见。
王志华回复:如果流通中的商品的价格总和等于流通中的货币数量,那么,何来总供求关系的平衡问题?我们知道,有效供给和有效需求间会背离会产生问题,其实那就是流通中的商品的价格总和和流通中的货币数量的背离。
王志华回复:——中国关于价值的讨论怎么是马克思理论的误导呢?在马克思之前,李嘉图与萨伊就在争论价值问题,那是受了谁的误导呢?
可惜中国人大多只知道马克思。
吴本龙文:——工资、利润与间接税只是在金银本位时代才是价值的三个源泉。到了纸币本位制时代,全社会的价格总和并不因为它们的变化而变化,只能由货币供应量的多少来决定。因此,工资、利润与间接税只能说曾经是价值的源泉。
王志华评:很奇怪的论调。“工资、利润与间接税只能说曾经是价值的源泉,”现在不是了?价值在概念上,很简单的定义,就是有用处。所谓物尽其用,任何事物都是有价值的。事物其用途被商品化了,就有了价格。所谓价值,只有一个源泉,那就是用途的需求。不要陷入古典学说的神秘化,价值学说再出版一千本专著,也难以自圆其说,概念就这么简单,可是可以作千百万种解说。记住,价值概念的追究对研究经济学没有多大意义,明白价值规律,不等于要搞清楚价值玄而又玄的诠释。
吴本龙回复:——价值在概念上,很简单的定义,就是有用处。所谓物尽其用,任何事物都是有价值的。
这是比萨伊还落后的观点,萨伊还知道,天然财富没有价值,价值只限于劳动产品的效用。
——记住,价值概念的追究对研究经济学没有多大意义
这才是很奇怪的论调。
王志华回复:是不是说空气没有价值之类?现在为了新鲜的空气,全世界要花多少钱?概念上已经说过,所谓价值,只有一个源泉,那就是用途的需求。没有需求的时候也不能说,事物就没有价值,天然物品没有价值,那人类最初的财富哪里来。古典有很大的一部分已经是是古董了。古典学说可有资源资本化概念?
吴本龙文:——消费者均衡的原则是:在消费者的货币收入固定和物品的价格已知的条件下,消费者总是想让自己购买的各种物品的边际欲望与各自价格的比值都相等,换句话说,消费者总是幻想自己的每一单位货币所获得的边际效用都相等。
王志华评:哪里来的概念?等价等于公平,那应该只是交易意愿产生的起点。人们交易是往往必须感觉出交易时,自己得到较多的好处才会交易。交易的往往是不同的事物的用处,很多时候与事物用处的评估相关,而与价值的等价关系不大,事实上信息的不对称导致经常很难作等价评估。这是经济行为的分析,作抽象而脱离现实的归纳有何意义?价格有均衡,没有听说消费者均衡,在行为学上说,那应该是没有研究意义的概念。
吴本龙回复:消费者均衡是西方经济学的内容,不是我创造的概念,这个你都不知道啊?
王志华回复:请原谅我的无知。我可是土八路,对“西方经济学”没有十分系统的研读过。我是一直处于学习研究现实发生的问题的分析为主的学习状态。
吴本龙文:——尽管西方经济学篡改为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并大力宣扬戈森定律,但是,戈森定律并不能为西方经济学效力。因为边际欲望和效用一样,都不能计量。仅此一点,就会使西方经济学失去科学性。再多、再复杂的数学公式也不能定位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
王志华评:什么是西方经济学?有东方经济学吗?经济学原理应该全球公用的,强行人为划分明确的西方经济学有意义吗?那中国的经济学就应该是另类的?边际效用递减规律,作为一种规律,是用以解说经济现象的,谁说必须要能数字化能用数学公式表达才是科学的?那么真实的价格均衡就能数字化,能用数学公式解说?
吴本龙回复:——什么是西方经济学?有东方经济学吗?
这个问题你应该质问我吗?
——谁说必须要能数字化能用数学公式表达才是科学的?那么价格均衡就能数字化,能用数学公式解说?
正因为均衡价格不能数字化,不能用数学公式解说,才是不科学的。从而导致西方经济学是违背科学的。
王志华回复:你总不能说,价值规律是不存在,不科学的吧?那就没有经济学这回事了。
吴本龙文:——实际上,标准利润与成本价格之和应该是银本位制时代的生产价格,马克思所说的成本价格与平均利润之和应该是纸币本位时代的生产价格。成本价格与标准利润之和应该是历史上第四个价值公式,也是价值的第三次演化。
王志华评:古典经济学研究的很多概念目前去理解已经很费劲了。但是经济学是随着时代变化而发展那是肯定的。现代经济与金银本位制的时代是有很大不同的。不能用以前研究的所谓公式来套用到现代经济身上。现代经济的社会账簿递延特征是之前古代经济所没有的,当今的经济数字化也是古典时期所不具有的。所以现代经济的泡沫效应运作原理更不是马克思时代的经济学家能够想象得到的。甚至目前很多经济学家也只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结束语:很显然,我国从事理论的学者很多,热情也很高,可是,我国的社会科学一直被框死,整天在研究一些玄而又玄的概念。社会科学是入世的分析学科,必须结合现实研究,而不是作概念学问。对于经济学教学,本人建议不要再误导学生去研究价值概念了。这样,或许几年后真能培养出一批本土的经济学家。
2008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