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主义》笔记-2


  [[实用主义与人本主义]]人的试验高于一切;人的经验高于一切。不存在经验以外的世界。何为实用主义的真理观?何为席勒的人本主义?何为新真理必须考虑的真实?何为思考有暧昧和模糊?人类的意义何在?实用主义哲学与理性主义的区别何在?理性主义描述的世界是什么?为何人的动机高于一切?

上面这些都是实用主义向理性主义和人本主义所提的问题,也是向自己所提的问题。实用主义认为,“上帝”、“一元”、“整体”、“前提”、“法则”、“灵魂”、“自然”、“实在”、“本质”、“辩证”、“理念”、“先验”......这些令人望而生畏的大词,掩盖了很多真正的问题和答案。(后来的欧美逻辑实证主义者和分析哲学家们,是从语义学的角度否定了这些“形而上学”。--引注)我们没有必要对它们保持神圣的敬仰,因为它们不过是抽象名词而已。先验的真理是一种伪造物。而我们一直在自欺歁人,伪称要去解开那永恒之谜。

实用主义认为,与理性主义的区别不止是一个认知问题,也包括世界本身的结构问题。实用主义宣称,所有的真理都存在于有限经验之中,但有限经验本身却无家可归。世界没有副本。没有经验之前的“法则”世界。宇宙没有第二个版本,且从来没有完成过,特别是在人类思想存在的地方。第二个宇宙太远,我们还是留在这个残缺的世界上为好。

[[实用主义与宗教]]我们生存在一个残缺的世界。实用主义是行动的哲学,它因此成为各种哲学思想的一种调停。那么,实用主义的优越性在哪里?我们能创造真实吗?为何实用主义本身就是一种宗教?(类似地,冯友兰认为,中国人不需要宗教,因为儒家思想所宣称的生活态度,本身就是一种宗教----哲学在中国文化中所占的地位,历来可以与宗教在其他文化中的地位相比。在中国,哲学与知识分子人人有关......西方人看到儒家思想渗透中国人的生活,就觉得儒家是宗教。可是实事求是地说,儒家并不比柏拉图或亚力士多德的学说更像宗教。四书诚然曾经是中国人的圣经但是四书里没有创世纪,也没有讲天堂、地狱......”

考查“绝对”这一概念,它的应用贯穿了整个人类的宗教史。世界受着“上帝”的永远保佑。对“灵魂”一词的应用真的和科学无关吗?实用主义看到了“灵魂”的另一条道路:“你”和“我”也是荣耀的,值得用赞美诗来称颂的。这意味着你有可能是善与美的,你也可能失败,但这失败对你自己或他人也可能产生特殊的意义,因此“你”仍然是荣耀的。世界作为一场勇敢的戏剧舞台,起码要为配给了“你或我”的一个观众席上的位置而感激。证明那里也有你我的一份,那么穿越愤怒、失败、无知、厌倦,总之无论什么样的生活状态,你还是可以找到新道路。

现在,我们可以了解,实用主义的“宗教”就是“人的可能性”,无论这种“可能性”是喜是悲----“可能性”就是没有妨碍的条件存在。谁都渴望一个良好的世界。一个安稳的、不至于生命遭到最后摧毁的世界,以减少做人的忧虑。“世界是个危险的地方,冒险的地方,充满了挫伤与失败,有许多真正的失败者。我们依靠无保证的方案生活,依靠可能性而生活......人生就是人们在无边的暗夜里惊险的一跃......

在强调人的行动和动机这一点上,半个多世纪之后,实用主义者们从法国存在主义哲学那里获得了遥远的回音。“存在先于本质”,萨特认为,“什么是存在?首先,人存在了,在大地上汹涌澎湃......人就是一串(不断行动着的)事业构成的线,除此以外,人什么也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