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圣经》的霸道和《论语》的王道——《闲读圣经和论语》



《圣经》作者在“利未记”的第8、9、10篇中讲的故事非常耐人寻味,故事的主要内容如下,摩西以神的代表或传话人的身份出现,成为犹太人的首领,但是他需要一个“神托”来维护他的神性权威,于是选择了他的哥哥亚伦。书中写道:

“摩 西 带 了 亚 伦 和 他 儿 子 来 , 用 水 洗 了 他 们 。给 亚 伦 穿 上 内 袍 , 束 上 腰 带 , 穿 上 外 袍 , 又 加 上 以 弗 得 , 用 其 上 巧 工 织 的 带 子 把 以 弗 得 系 在 他 身 上 ,又 给 他 戴 上 胸 牌 , 把 乌 陵 和 土 明 放 在 胸 牌 内 ,把 冠 冕 戴 在 他 头 上 , 在 冠 冕 的 前 面 钉 上 金 牌 , 就 是 圣 冠 。摩 西 用 膏 油 抹 帐 幕 和 其 中 所 有 的 , 使 它 成 圣 。又 用 膏 油 在 坛 上 弹 了 七 次 , 又 抹 了 坛 和 坛 的 一 切 器 皿 , 并 洗 濯 盆 和 盆 座 , 使 它 成 圣 。又 把 膏 油 倒 在 亚 伦 的 头 上 膏 他 , 使 他 成 圣 。”(利未记8,6~12)“摩 西 , 亚 伦 进 入 会 幕 , 又 出 来 为 百 姓 祝 福。众 民 一 见 , 就 都 欢 呼 , 俯 伏 在 地 。”(利未记9,23-24)

通过这样的方式,摩西成功将亚伦和他的儿子也包装成了上帝所选中的世袭祭司,成了信徒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第二首领。可是这也给摩西带来了不小的威胁,因为掌握实权的亚伦万一不买他的帐怎么办?所以必须要想一个让亚伦和他的子孙死心踏地效忠摩西的办法,于是摩西就通过屠杀亚伦两个儿子的办法,来威胁亚伦效忠自己。书中写道:

“亚 伦 的 儿 子 拿 答 , 亚 比 户 各 拿 自 己 的 香 炉 , 盛 上 火 , 加 上 香 , 在 耶 和 华 面 前 献 上 凡 火 , 是 耶 和 华 没 有 吩 咐 他 们 的 ,就 有 火 从 耶 和 华 面 前 出 来 , 把 他 们 烧 灭 , 他 们 就 死 在 耶 和 华 面 前 。于 是 摩 西 对 亚 伦 说 , 这 就 是 耶 和 华 所 说 , 我 在 亲 近 我 的 人 中 要 显 为 圣 , 在 众 民 面 前 , 我 要 得 荣 耀 。 亚 伦 就 默 默 不 言 。”(利未记10,1~3)

当亚伦和他的大儿子被摩西包装成上帝所选中的世袭祭司之后,亚伦的其他两个儿子以为自己也可以跟着一起沾光,享受一些特权,因此就无视摩西的威严,擅自做了摩西所没有许可的事,于是摩西毫不迟疑地就当众处死了他们两个。然后以此教训亚伦:这就是不听我话的下场。

只因为擅自向上帝敬香这样的小事,就被摩西和上帝联合屠杀而死,可见这样的上帝和先知是多么的残忍!在这样残忍的暴君面前,亚伦除了“默默不言”之外,还能说什么呢?必须说明的是,《圣经》的作者之所以这样写,关键不只是威胁亚伦及其子孙,也是威胁所有的信徒。

从这里我们再次看到《圣经》教给我们的无非是通过屠杀这种非常野蛮血腥的方式来树立一种霸道权威,也就是所谓的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胁迫所有人服从绝对的上帝及其代理人而已。今日美国正是在这一宗教理论思想的指导下,以高科技和超强的武力为手段,野蛮地胁迫世界上其他国家接受他的游戏规则。

《论语》对怎样建立君王的威信,则有完全不同的见解,“雍也篇第六” 之(27 )中写到,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孔子认为,要让部下和民众不背叛君王,最好的办法是通过教育来告诉他们正当的方式,并通过礼制来制约他们的行为。用我们今天的话来说,就是要对公民进行文明礼貌教育和法制教育。当然,我们不是要教育今天的公民去效忠什么君王,而是要效忠法律和依法建立起来的为公民服务的国家与政府。

《圣经》的霸道立威方式,代表的是一种相对野蛮、落后的丛林法则,强调的是对绝对的神灵、也就是绝对的强权的迷信和服从。《论语》的王道立威方式,代表的是一种相对人性化的、进步的礼制法制精神,强调的是理性的、自觉的对礼制法制的服从和约束。

是通过暴力恐吓、还是通过肉性教育来建立威信,以达到维护统治权稳定的目的,从《圣经》和《论语》中我们可以看到截然不同的思维方式和理论体系。

(未完待续)
2008-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