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源果汁被可口可乐并购,据说有八成以上的网民表示反对,理由是此举意味着中国民族品牌被外资扼杀。义愤填膺者的思维方式大抵如下:跨国公司借助资本强势吞并国有品牌→边缘化甚至冷藏(如早些年几个日化品牌的遭遇)→进一步垄断中国市场→人民的血汗钱流入外国资本家的腰包……
听上去似乎很有道理。但仔细想想,其实并不是这么回事:
——果汁属于完全可替代的快速消费品,某一个品牌出现和消失对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影响甚微。至于说威胁国家经济安全,好像怎么上纲上线也够不着。甚至可以这么讲,可口可乐收购汇源果汁给中国经济带来的影响远远小于高盛在中国并购养猪场;
——也许有人要说,中国制造要走出“八亿件衬衫换一架波音飞机”的窘境,必须依靠自主品牌来提高产品附加值。这自然不错,但千万不要被“附加值”蒙住了眼睛。因为对于创业者来说,“卖企业”如果操作得好,所获得的回报远远要高于十数年甚至数十年地“卖产品”。以汇源果汁为例,2007年的销售额为26.56亿元,利润为6.4亿元,其净资产则为46.61亿元。而可口可乐开出的价码相当于其6.7年的营业收入、28年的利润,也是其净资产的3.8倍。何伯权在卖掉乐百氏的时候,被很多媒体描绘成失魂落魄的丧家犬,几年后人们才明白,其实老何是在乐百氏最值钱的时候把企业变现了。对于创业有成的企业家来说,是守着企业继续忍受竞争对手的撕咬还是及时套现后再寻商机?是冒着“富不过三代”的巨大风险强求“百年基业”还是借助“黄金罗盘”激流勇退?当年何伯权、如今朱新礼的机会其实是很多骑虎难下的中国老板梦寐以求的。
世界经济的游戏格局早已超越了实体经济的阶段,“无中生有”的“新经济”使美国获得了维系其称雄全球的后续动力。从过去靠卖产品赚取微薄的利润,到现在靠品牌整体出售得到高额变现,中国企业家算是走出了超越实体经济的第一步。
至于有人对于中国品牌被外资收购之后相关产业“民族品牌全军覆没”的哀叹,实在是毫无必要——宗庆后能够在“两乐”合围的铜墙铁壁中活生生把碳酸饮料做到与两大巨头三分天下;嘉多宝集团靠一个租来的王老吉配方短短几年在自己成为全国性品牌的同时还把凉茶饮料从区域性消费品培育成了全国性消费品——所以说,汇源果汁卖给老外的案例应该成为中国人创业的一个参照系,如果楞要上纲,则可以说,无关国计民生的品牌被外资高价收购恰恰是得到了民族利益。(邹建锋20080903)
汇源并购:对中国经济影响远小于高盛养猪
评论
9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