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亮的草包马英九


      漂亮的草包,这话原应该是我的同乡易中天先生对三国里的刘表的评语。但早在2006-12-18,新加坡联合早报网的总编辑郑维,就把这个评语引用到当时还不是‘总统的’马英九先生身上了,郑维先生曾为《不是袁绍,是刘表?》之妙文,文中最后一段,妙笔生花地把当时还是国民党主席马英九帅哥比成了漂亮的草包。

  文章的开头是,陈子帛先生把马主席比喻成了袁绍,说马跟袁绍一样,表面上宽和谦恭,内心实际上计较记恨;声名远播,所以能招揽人才,但却不会善用人才;喜爱请益智慧,但耳根子软,东听西听,摇摇摆摆,就算有好的计谋也不会用,而且控管无方。陈文明白的说道:“总结而言,袁绍器量狭小,非大器之才。黄创夏说,如此描绘,对照一下马英九,感觉上就有些眼熟”。

  但显然郑总编先生是具有高度的独立思考力的人,不是人云亦云的主,对陈先生的文章揄扬了一番后,郑总编,话题一转:“可是,我觉得用袁绍来形容小马哥还不是最准确的。”

  郑总编辑利用易中天式的解读方式,将刘表与袁绍做了回比较学后,得出的结论是:“所以历史学家何兹全先生说,如果曹操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那刘表就是‘治世之贤臣,乱世之庸人’。刘表生错在群雄并起争天下的年代,小马哥也生错了在政治战场硝烟弥漫,手段无所不用其极的台湾。”最后他甚至不免要心有戚戚然了。

  先说刘表,史上记载他可是正牌的“帝室之胄”,长得帅气,陈寿在他的三国志里是这样形容他的:“身长八尺余,姿貌甚伟”。而我们知道马英九先生是:家世不错,阅历完整,学历丰富,相貌堂堂,是公认的政界美男子。从这一点来予以对照的话,他们的确有几分相似。

  综合陈寿在他的三国志的记载,我们可见,刘表在治理荆州的时候,表现出了非常的能力的。他斩了十五个宗贼头目(豪门土匪),也阻挡了孙坚往荆州进军的脚步。之后,他和张绣联盟,稳定了荆州后,还开拓了一些疆土,“爱民养士、从容自保”是他的第一大人生目标。结果是,声名远播,招揽了很多人才,搞到中原的一堆文人墨客都跑到荆州去讨口饭吃。而我们的马英九先生在他台北市长位置上的表现与正牌刘皇叔相比较,那也是不遑多让的,在他的治下,台北的成绩也可用斐然来形容的,从这一回合的比较来看,他们的相似程度又进了一步。

  历史上的刘表刘正牌皇叔虽然在荆州的治理上很有成绩,但他到底没有袁绍的狂妄自大,他的策略是反正打不过,就关门过自己的小日子。而这点我们的马英九先生有什么表现呢?他虽然在台北治下表现非凡,从外交内政来看,如果说他的前任陈‘总统’是狂妄的袁绍,那也不为过,但马英九先生的外交休兵论在我看来,我到底有点刘表气:反正打不过,就关门过自己的小日子。

  虽然刘正牌皇叔在荆州颇为成就,但可惜刘表从此以后胸无大志,也缺少容人的度量。他和野心勃勃刘备的关系处理得不好,甚至一度想暗算刘备,结果刘备骑了的卢马,跳过了檀溪逃跑,把一个原本可以同盟的重要力量推开了。郑总编辑说,这正是马英九和国民党本土派总头王金平的关系活脱脱的古装版。

  最后一个回合是:刘表选的接班人也都是软趴趴的性格,刘琦内讧后投奔了刘备,刘琮还没看到曹操来就投降听封去了。从其上台百日来看,国民党的新一代贵族公子们的战斗力,的确不过如此。一个软弱的领导,却占领着一个曹、刘、孙都眼红了许久的战略要地,刘表占着荆州,小马哥靠占了国民党主席的大位和无数继承自先辈的党产的光,终于得了大位。但结果可想而知,刘表的荆州被刘备借走了就没还;小马哥的政治遗产也被他自己贱卖光。

  最近这位马英九先生在接受墨西哥太阳报访问,突然冒出一句:‘希望在执政最后一年,也就是二○一六年,能够达成‘六三三’。此话一出,全岛哗然,股市惨跌。台湾人实在倒霉,一个刚卸任总统的贪腐洗钱丑闻,已经够令人怒火中烧,没想到,另一个刚上任的总统,对于自己不久前才信誓旦旦的竞选支票,居然随手就撕毁,而且没有一丝愧疚,没有一句解释,好像一切都是理所当然。先有扁,再有马,马、扁组合起来就是个「骗」字的笑话,竟然成为台湾超写实的现状,台湾何其不幸!何其危险!过去八年,台湾人已经纵容了陈水扁行骗天下,结果落得全民受害。现在说什么都不可以再犯第二次错,放任政客把支票当卫生纸用,否则从扁到马,经历连续十二年,甚至十六年的贪腐与无能治理,在这个迅速变动的世界中,台湾断无生路。

  的确如台湾论者言:“这可能是任何民主政府的主政者,能够说出来的最无厘头的语言:一方面,上任百日就不啻宣示放弃自己主要的竞选承诺;另一方面,既然如此,还希望能够连任到二○一六年。从实际面看,国际经济情势固然不好,但也要有‘事在人为’的拚劲,岂能轻易就从‘马上好’变成‘八年后’?另就心理面言,政治不外争口气,即使六三三的目标如今看来不易达成,但总统在这刚起步的阶段若就轻言放弃,可能会让整个国家泄了气。

  从上台这百多天我们的这位台湾的最高领导人马英九先生的表现却让我不得不佩服郑总编辑的先见之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