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让我记住的一些往事


  刚才偶然看到甘阳在世纪大讲堂上的讲话,一下子想起了北京建国门内那座当时看上去相当辉煌的中国社会科学院大楼。我这么说当然也是因为这座楼拿到今天来看,除了紧靠长安街之外,似乎已经失去了当年那种振奋人心的光彩,包括它后面的贡院六号,如果在黄昏中看过去,闪闪发光。相比之下,社科院的大楼变得很普通,不吵不闹,一直矗立原地,一晃将近30年过去了!

 

  甘阳当时在9楼的西哲室,跟周国平他们一起,我在10楼上班,下到9楼的时候经常从最西头的楼梯下,现在想起来,道理异常简单,因为从西头的大窗户一眼能看到天安门广场,看到的时候觉得很幸福。

 

  后来,建筑多了,最西头的长安大戏院完全遮掩了视线,从10楼看过去,只是一面冷冰冰的墙。

 

  不用说,上个世纪80年代北大毕业后能到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供职是相当幸运的,比起大楼本身,对我个人来说,它更是一座绝对知识的殿堂,多少年已经过去了,回想起跟甘阳、周国平这些同事一起的日子,哪怕是到他们的研究室喝杯茶的功夫,大家谈的问题仍然是哲学,具体说应该是符号学和解释学之类,全是形而上的内容,从来没有今天所谓的时尚与八卦。

 

  后来进入了90年代,尽管当时早就离开了社科院那座大楼,一直在日本经商,来来往往,但每次回北京总想找回当初那座大楼的记忆,也不知为何,竟然变成每天晚上都去看北京摇滚的现场演出。一边是肃静的科研楼,一边是喧嚣的舞台,究竟是什么原因让这两个边连接到了一起呢?即使在今天,我也无从可知。

 

  事情也算幸运,后来在神户结识了一位日本女生,她说她那个时代一直住北京,而且也经常去看摇滚的现场演出,同时还去过社科院大楼查资料。她是一名鼓手,曾经参加过北京的摇滚乐队,很多珍贵的录像资料一直留着,时不常就拿出来看看。下面是她当时拍摄的窦唯与何勇他们的即兴表演,地点在一外,时间是1995年的冬天。尽管这个时候我还不认识她,但这个演出的现场是去了,气氛相当绅士,甚至有些风雅,我一直站着看,看到了最后的全场结束。 

 

 
   〈 阿毛博客·日文版: 僕の秀水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