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有了上市公司的股权分置,所以才有了股改。也因为有了股改,才有了大小非的出现。至少在股改以前,市场上还没有遭遇到大小非上市流通的难题。
股指持续下跌,从去年的历史高点6124点到今年的1664点,超过20万亿的市值灰飞烟灭,熊市来临,市场付出的代价确实太沉重。回首前两年全球资本市场的最“牛”,到如今仍然挣扎在最“熊”的困境中不能自拔,A股市场的急剧变化,却并非股指暴跌以数字来量化这么简单。
全球金融危机、国内宏观经济面临着的严峻格局,以及上市公司大小非解禁流通所带来的压力,是股指暴跌的最根本性的原因。其中,大小非问题作为A股市场必须要过的一道坎,不管在目前,还是在今后的时间里,都将对市场的运行产生较大的影响。
来自中登公司的相关数据表明,大小非的减持数量在呈现出连续回落之后,随着11月份股指的反弹,其减持数量亦出现了“反弹”。实际上,无论是上市公司高管的大举套现,还是某些控股股东以及其他小非的纷纷减持,至少表明其对于目前的市场并不看好,尽管其中亦存在诸如资金紧缺等方面的原因。
相对而言,在股指历经了暴跌的豪华洗礼之后,上市公司股价也同样跌得面目全非。大小非曾经盈利丰厚的帐面利润,也被洗去了曾经存在的“泡沫”而遭遇瘦身之痛。但是,置身于资本市场中,无不是为了利益而来,哪一家欲减持套现的大小非,谁不想能够卖个好价钱呢?然而,市场环境的残酷,似乎又预示着大小非要想卖个好价钱,还真的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于是乎,上市公司像变戏法一样的所谓的重组与收购助大小非套现的表演便开始了。
事实上,这两年市场上“最有名”的资产重组当吉林制药了。市场热乎什么,上市公司便重组什么,从去年的涉“煤”到涉“地”,再到今年的涉“钾”,吉林制药几乎都是一步一个脚印走过来的。但是,上市公司每次的重组都如同水中花镜中月,花虽开得灿烂,却并不结果。然而,也正是因为其重组的公告不断,股指暴跌而吉林制药的股价表现却堪称坚挺。也是因为重组,其二股东吉林省明日实业有限公司趁机大肆减持,明日实业第一批解禁限售股减持完毕,重组失败的公告也随后发布了。
吉林制药只不过是典型的例子罢了。近期市场关于上市公司限售股解禁日与其重组、收购公告宣布的时间出现了太多的巧合,问题是,如果说一家公司的重组或收购出现巧合是正常的话,那么数量较多的巧合还真的能看作是“巧合”吗?
除了吉林制药,*ST申龙、美锦能源、广聚能源、时代科技、国投新集、川投能源、西部矿业等,其资产重组或收购的宣布时机,与其大小非限售股的解禁时机都出现了“巧合”。而且,时代科技、广聚能源、川投能源等在上市公司停牌前夕股价纷纷封于涨停,难道说这些又都是“巧合”?显然,不管上市公司作出何种解释,都难以让市场释怀。
优化资源配置是证券市场的三大功能之一,也是市场的魅力所在。正因为有了此项功能,某些曾经的“丑小鸭”,或许亦可以变身为“白天鹅”;上市公司亦可能因之走出困境,步入新生;或者通过强强联合,达到做大做强的目的。但是,如果上市公司以所谓的重组、收购之名,而行利益输送之实,却是值得商榷的。况且,此种利益输送是以二级市场的投资者来买单,是牺牲中国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为代价的。
维稳仍然是目前A股市场最重要的使命,本月中旬,证监会主席尚福林曾表示,要积极推动市场并购重组,加快多层次市场体系建设。可以预见的是,今后市场将出现更多的并购重组事件,那么,类似重组与大小非解禁时机上“巧合”的一幕同样可能被重演。因此,中国证监会有必要对此类重组或收购行为进行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