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之浮躁,国家之大殇


不知道是巧合还是必然。历史的规律或许就这样。原本应该严肃的考试,即便是冠以国家级称号的考试,却屡屡爆出各种负面消息:不是作弊面积过大,就是早已经荒唐泄题,甚至还有几十分的考题无用……这样的例子太多了!还有教育行政部门立即出面做的解释——无力而积极。考试的形式已经备受各界的诟病了,如果这个组织实施的过程中也还是如此的荒唐和不负责任,恐怕更多的人会唾骂考试和考试的组织者,更重要的是这会损害一批批参与考试者的利益。

所有的荒唐来源于教育的浮躁气息。这是一种横冲直撞的情绪,已经郁结在教育界同仁的上空,难以消散。

经济时代的利益纠葛让多少从事教育的人关注的焦点正在缩小。原本执行国家教育方针的使命已经演变成为了谋生的手段,尽管这一点都不错,谁都需要生存。可是,当使命感和生计感发生冲突时,我们无可奈何了。对于学生和接受教育的人来讲,我们谁都不会否认这样的现实,但是谁都想获得更多的教育公平。但是,体制的僵化,管理的呆板,教师的无奈,所有看似没有生机的气象一下子都成了浮躁——不知道坚守什么,不知道重视什么,不知道开创什么,不知道放弃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