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之明简评2009年考研政治题


徐之明简评2009年考研政治题

就整体而言,2009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特点是:热、细、活三个字。

 

所谓“热”,是指考题与现实生活中的热点紧密结合。现实生活中的许多热点问题,比如改革开放30周年、航天突破、奥运成功、金融危机以及地震都在试题中有体现。可以说,看这套试卷,我们好象把2008年又复习了一遍。在我的印象中,这是近年来与现实生活结合得最紧密的一套卷子,鲜明提体现了今年的命题人对理论联系实际的看重。如果说今年试题最大的特点是什么?我认为就是这个。对个人特点,我认为是值得肯定的。

 

所谓“细”,是指对基础知识的考察比较精细。除了单项选择题考察的知识点比较具体外,分析题里所涉及的知识点也比较“边缘”。例如毛概的分析题,放过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内容,却考察其提出的历史背景及这些理论的重大意义;邓论的分析题,放过改革的依据和成就,却考察过程和内容。这些多少有些出人意料。所以,有的押题试卷,尽管材料和真题一样(为什么材料都会一样,是否存在内外勾结的违法行为,建议教育部考试中心本着对考生对法律负责任的原则,认真调查清楚),但考点的具体指向却和真题并不同。面对这种情况,要求考生们对知识点的掌握一定要完整、全面,不能存在空白区。

 

所谓“活”,就是有一些非记忆的能力型的题目。这在时事与当代这两部分体现的最明显。今年所考察的时事题有9分,至少其中的4分都考察能力,光靠记忆未必能得分。而当代的分析题即选做题的第一道,也命制得非常灵活,鲜明地体现了研究生考试的“注重考察能力”之特点。这种能力型的题目靠临时抱佛脚是应对不了的,需要下“读书百遍”的功夫。

 

最后也有必要指出,今年的试题也存在缺陷,以政治经济学的题目为例。是重复考察过去考过的题目所占的比重太高。第7题是2001年文科卷子的第4题;而第35题则是2003年第36题的翻版。不是说不可以重复考过去考过的题目,问题是政治经济学今年一共考了21分,居然11分是过去考过的,比例未免太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