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经济负面消息多 新一轮裁员风又起


 

       美股市遭遇09年首次大跌加剧恐慌

  元月13日,美国股市迎来2009年首次大跌,不仅因为银行业再显动荡、经济数据表现疲软,而且因为华尔街之外的领域也发出了令人不安的声音。这一切的事态发展都助长了投资者心中的恐惧,他们担心美国经济可能根本不会在2009年回暖,而是将继续和抑制经济增长的信贷紧缩作斗争。

  道琼斯工业股票平均价格指数连续第六个交易日走低,跌248.42点,至8200.14点,跌幅2.9%;近日来的连续疲软已令道指累计跌去了约815点,跌幅达到了9%,现在道指距离去年11月底华尔街信贷机制失灵时创下的低位已不到650点了。许多通过分析近期统计数据判断主要股指走向的技术交易员都认为,各主要股指都在向去年秋季创下的低点跌去,跌破那些点位、再创新低也不无可能。标准普尔500指数跌29.16点,至842.63点,跌幅3.3%。该指数所有分类股指均告下挫,其中金融类股以5.8%的跌幅领跌。随着股市当天股市走低,市场振荡明显加剧。芝加哥期权交易所波动指数跃升14%。交易员表示,市场抛售行为证明,他们担心股市将再探长期支撑位是很有道理的。

  近来银行业一系列事态发展清楚地表明,该领域的麻烦还未过去,这为14日银行类股的低迷表现奠定了基调。身为道指及标准普尔500指数成分股的花旗集团(Citigroup)暴跌23%,此前该行公布了重组计划,堪称其立足之本的“金融超市”业务模式将就此成为历史。银行类股还因为德意志银行的业绩预警而受到冲击,该行预计第四季度亏损额约为63.3亿美元,德意志银行在美国上市的股票跌9.2%。

  人们仍然担心政府承诺的7,000亿美元困难银行救助方案第二阶段究竟何时启动,以及可能会附以怎样的条件。股票交易员彼得?麦考瑞表示,现在还有很多事情我们无法确定,但以下几种情况很可能出现:股息下降、并购交易缺乏和企业收益持续下滑;这些都无助于提振股价。

  自从去年10月初美国政府的金融业救助方案在国会通过后,金融类股就一直引领大盘走低,目前的亏损规模已可以和救助方案规模相匹敌。标准普尔的风险策略部门指出,自从问题资产救助计划(TARP)去年10月初在国会通过后,标准普尔500指数成份股的市值已缩水了约1万亿美元,其中金融类股市值下降了约6,000亿美元。

  销售疲软库存下滑今年经济悲观

  美国财务部的最新报告说,去年12月份,美国零售销售下跌了2.7%,超过专家预期的两倍以上。如果不算汽车销售的话,零售销售的跌幅高达3.1%,这是前所未有的,远远高于专家预测的1.3%。美国节日零售表现疲软已经不是什么新闻。但是,当商务部14日公布了去年12月零售销售数据之后,市场还是受到了强烈的震撼。三大股指都出现最近一段少见的大幅度下滑。

  零售业表现疲软还不止如此。11月份的数据也被下调。跌幅从原来公布的1.8%提高到2.1%。排除汽车销售后的零售跌幅从1.6%提高到2.5%。这样,2008年全年,零售销售下降了0.1%,这是1992年以来的第一次。美国PNC银行的高级经济学家罗伯特·戴说:“我们预计到汽车销售在下滑,预计到汽油零售也会下滑,因为油价下来了。但是,12月零售数据显示,零售业几乎所有的类别都非常疲软,再次延长了这个行业连续6个月下滑的记录。消费者支出非常谨慎,我们还没有发现任何好转的迹象。”

  美国去年12月的零售销售大幅度下滑令市场震惊,企业库存随之下降,但是下降的速度赶不上销售的下滑速度。专家们表示,经济衰退虽然已经持续了一年,但还没有看到任何好转的迹象,经济收缩还要继续,就业市场将会更加恶劣。随着销售走软,企业削减库存的速度加快。商务部另一份报告说,11月份企业库存减少了0.7%,高于专家下滑0.5%的共识。这是企业库存连续三个月下滑。瓦乔维亚银行的经济分析师蒂姆.昆兰说:“去年大部分时间,企业的库存一直在增加,这个势头持续到9月份。现在已经有三个月连续下降了。9月前,人们都看好出口,美元贬值,外部需求增加,吸引企业加快生产,增加库存。但是,金融危机突然恶化改变了这个势头。”昆兰表示,节日销售大幅度下滑和全球衰退的加重迫使企业加快削减库存的步伐。不过,这个步伐显然还是赶不上销售锐减的速度。昆兰说,在企业库存下滑的同时,库存与销售的比率在大幅度上升,从1.3%上升到1.41%。这是1992年以来存销比月增幅最大的一次。

  消费者削减开支,零售急剧下滑,企业收缩加快,在急切想了解经济走势的经济学家们看来,整体经济还会继续恶化。PNC银行的副总裁罗伯特·戴说:“就零售业整个行业来说,即使零售开支出现恢复,最近几个星期的零售数据就已经给经济造成了非常严重的伤害。企业盈利非常疲软,零售商要关闭很多商店,会有很多商家倒闭。零售地产的租金也会下跌,相关建筑会大幅度放缓,裁员数量肯定大幅度增加。这些伤害要恢复起来可能需要几年的时间。”

  美联储在14日下午发表的反映全国各地区经济状况的《褐皮书》证实了专家对经济疲软加重的判断。褐皮书说,全国大多数地区的经济活动,包括众多的行业,都显著放慢,进一步走软。零售商们普遍反映今后几个月的零售前景非常黯淡。报告还表示,绝大多数地区的制造业和服务业都在萎缩,商业房地产市场也在恶化。只有农业,由于气候条件不同,地区间呈现不同的状况。

  彭博新闻社对经济学家所做的调查显示,专家们对今年的增长前景更为悲观,认为2009年美国经济将会收缩1.5个百分点。前不久,多数专家还认为,今年GDP的增幅在负1%到正0.9%。华盛顿经济政策研究所经济学家海迪.什尔霍兹认为,这次的经济衰退非常严重,不仅从持续的时间上、而且在衰退的程度上都可能会超过80年代初的那一次衰退。一些专家已经开始认为这次衰退正在转变为一次大萧条。什尔霍兹女士认为,至少在就业市场上,大萧条的味道已经闻到了。她说:“有一点不要忘记,工作减少的速度在2008年急剧加快。第一季度平均每月失去8万多个工作,但第四季度平均每月失去50多万个工作。前两个月就失去上百万个工作。”

  新一轮裁员风刮到谷歌和微软

  美国媒体出台了一大堆疲软的经济消息,其中最引人关注的是就业问题。公司裁员、失业补贴申请数量大增等多种迹象显示,今年1月份美国工作机会减少的数量将会超过去年12月。

  网络搜索引擎大王谷歌公司的股票在经济危机发生以来表现出相当强的抗跌性。其股价虽然从高点600多美元被腰斩一半,但依然挺立在300美元以上的高位。这在美国股市上可算是罕见的一景了。但是,谷歌公司的神话15日开始动摇。它宣布,公司计划裁减100名正式员工。尽管数量不大,但是这个消息还是让市场意识到,这家具有强劲增长动力的企业也不能逃避经济衰退的打击。谷歌公司其实从去年年底就开始裁减员工,不过裁减对象一直是非正式人员。正式员工现在也不能幸免了。谷歌宣布裁员的消息之后,其股价大幅度下挫,最深跌幅超过10美元,不过收盘时有所回升。谷歌将削减招聘人员数量的原因归于经济衰退。谷歌的人事副总裁博科在博客中表示,鉴于当前的经济状况,公司认为需要减少负责招聘事宜的人员。

  在谷歌开始裁减正式员工的同时,微软公司也传出消息说,近期可能会宣布大批裁员的决定。具体裁员数量现在还不清楚,知情人士说,尽管可能的裁员人数还不清楚,但或许会远远少于近几周传言的15,000人──这个数字是微软全球员工总数的16%以上。如果这个消息属实的话,这将是这个全球最大的软件公司有史以来第一次采取这样的行动,实属罕见。在微软30多年的历史上几乎从未听说过大规模裁员的事情。微软曾在个案中有过裁员,有时是在收购其它公司之后。它通常的做法是终止与表现不佳员工的劳动合同。

  有关企业裁员的消息还有很多。摩托罗拉公司15日又宣布了新的裁员计划,总数为4000人。从2007年以来,这家移动电话公司已经裁员1.6万人。通信设备公司“北电网络”公司已经宣布申请破产保护。大批裁员应当是在预料之中。北美地区第二大的纸板生产商15日公布了裁员2000的计划。由于市场需求下滑,这家公司开始大幅度缩小生产规模。公司声明说,准备关闭14个制造基地。这次裁员的数量占公司总雇员人数的10%。

  申请各企业补助人数剧增

  据报道,去年12月,美国的失业率上升到7.2%,但是对于某些族裔,比如黑人和拉美裔,失业率已经在10%左右,他们已经开始经历萧条时期的严酷生活了。这位经济学家预测,如果政府不能够推出强大的、极有针对性的经济刺激计划,美国的失业率将会在2010年上涨到两位数,然后在7.6%的水平停留4年。

  正在加强的裁员势头得到了美国劳工部新数据的证实。劳工部15日的报告说,上个星期首次申请失业补贴的人数大幅度增加了5.4万人,总数跳升到52.4万人,超过专家预测的50万人。高频经济学公司估计,今年这个数字可能会上升到72万人。大和证券(北美)的首席经济学家麦克?莫兰说:“就业市场现在非常疲软,失业率很高,裁员规模很大,这跟经济相当疲软是一致的,它反映了各行个业收缩速度加快的势头。”莫兰表示,去年年底,裁员势头加强。新年以来的各种消息显示,裁员规模还会扩大。纽约地区制造业指数在一月份继续萎缩,房屋市场的疲软程度还在加重,银行没收的房屋数量急剧增加。零售业表现极其疲软,企业盈利大幅度下滑。这一切都显示,美国的就业市场在下半年到来之前还会进一步恶化。

  专门跟踪丧失赎回权房屋数量的统计公司15日报告说,2008年,美国失赎房屋数量比2007年猛增81%,比2006年增长了三倍。美国总承包商协会的首席经济学家肯?西蒙森认为,失赎房屋数量大量增加跟裁员扩大密切相关,也可以说是最重要的一个因素。房主一旦失去工作,马上面临还贷危机。所以,企业裁员的扩大直接导致房地产市场形势的恶化和房价的下滑。这些变化都会削弱消费者开支,减少市场需求,反馈到企业,则是缩减企业开支,缩小生产规模,导致整体经济体更快的收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