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感慨:身为精神异常者的父母


    不知道大家在自己的生活中有多少机会碰到精神障碍者,这些人往往很可怜,他们都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但是很多时候又让你觉得很可恶,也许本来他们的精神障碍并不会恶化到那么严重的程度,如果能及时适当地加以治疗的话。在新的几期《海外文摘》上读到,中国人中精神有异常因素的占到70%,而需要去进行心理咨询与精神治疗者的总量在10%左右(那就是1.3个亿啊)。根据中国疾病控制中心精神卫生中心的数据,我们各类精神疾患总人数在一亿以上,但公众对精神疾病的知晓率不足五成,即使严重的精神疾病患者四人中只有一人就诊。而我们国家实际上的全职与兼职心理咨询师和精神科医生的总量也就是10万多,即使所有这些有牌照的人都能投入服务,这个供应量还是远远不够的。我想到的一个问题是如何作为精神异常者的家长负起责任的问题。

    其实我们现在孩子很大一部分的精神异常与家长的管理方式密不可分,比如一些家长过于揠苗助长,孩子过于成人化;在应试教育中给孩子的压力过大,在课外时间继续持续地给孩子过大的学习压力;把亲情转化为施加对孩子过高期望的筹码;没有为孩子营造适合其成长特点的社交与娱乐空间。其实等到孩子心理异常了,我们前面的一切期望就落了空。所以做家长的切不可用自己的期望变成摧毁孩子心理承受防线的负担,因为我们以亲情的名义这样做的时候是特别容易用动机原谅我们的罪过的。关键是我们的很多父母很少会真正有关于孩子成长的心理知识,因此会做很多违反孩子的成长特点、甚至会困扰孩子正常成长的行为。在这个意义上,很多时候可怜天下父母心也就成了可恶天下父母行了。

    作为一个精神异常者尤其如果异常到了精神疾患的程度,他/她往往就已经到了丧失正常思维与行为能力的程度了,这个时候他们就会对社会造成很大的问题与困扰,但是他们自己已经丧失了控制的能力。他们就是一些病人,他们幻想、妄想、痴想、骚扰、跟踪、甚至行为上造成对他人的侵害,但是他们已经不辨自己的是非。与其他生理上的疾病相反,我们的父母对孩子哪怕头疼脑热都很关心,但是对于心理上的疾病却会无知、无视与无法。从伦理的角度来说他们是悲哀的,从法律的角度来说他们是失职的,因为如果去追究任何的法律责任,你无法追究那个精神异常者的,而责任只能落在他们的父母或者其他的法定监护人的身上。其实,即使已经有了精神障碍,很多精神异常者的症状是可以通过治疗得到治愈或者至少有所缓解和控制的,也许你会碍于面子而不去做,但等到孩子的里子被彻底摧毁的时候,面子还是迟早保不住的。

  

昨日场景:在济南齐鲁电视台录一期关于中国文化标志的讨论,参与者有研究龙文化的专家和四川卧龙大熊猫保护区的专家,很有启发。中国文化价值、其代表符号、传统符号的再诠释、新符号的存在空间都在讨论范围内,文化标准被讨论是有文化的表现之一。敬请各位博友长期关注大学生公益创业博客,网址:http://blog.sina.com.cn/ncsea

 

今日小诗:

麦色

 

麦苗的初尖,

挑拨岁尾遗雪的萧瑟。

等着暖风醉透,

翠嫩盖头里春麦的姿色。

拒剑一样的麦芒,

曾经隔离了爱慕者的忐忑。

直到沉甸甸的摇曳,

化作九月饱满的羞涩。

麦子呢,

就是传说中天人的稼穑。

 

 

本周袁氏推荐小菜:红炒蓊菜

空心菜一斤,洗净,并切成一公分长菜段。河蚌两只,切成薄片,和淀粉少许。起油锅,快炒蚌片一分半钟;放料酒、姜末少许,即放空心菜段,再炒一分半,酌放生抽、食盐、砂糖。一分半后出锅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