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雅塔前人博雅
元旦钱门聚会,十几位同门济济一堂。大家谈论最多的还是书。几位师弟说越来越不去书店了,赵璕说他还坚持去,因为最新的学术著作都在书店里,网上查不到。我说现在买书最多的是青少年,所以郭敬明是第一畅销书作家。王家平王家康也说中年人买不起书了,赵璕说那些书都是垃圾,算不得书。张海波说不看好图书市场,现在不做书了。真奇怪,大家都说不买书,家里的书却越来越多。
钱老师家的书已经放不下了,书房成了书库,上千本书都堆在地板上,不像是教授之家,而像书贩子之家。三室一厅的家里,几乎所有的空间都被利用完了,师母说这个家就是为了书存在的,今后我就要被你们钱老师给挂到墙上啦。我想起严家炎老师的家里也是如此,严老师的夫人也抗议家里书太多,说严老师眼中只有书,没有她。严老师自鸣得意地说自己是“不为物役”,夫人马上回了他一句:“但为书痴”。
大家帮钱老师想办法,我给钱老师进谏说,上策是把您家对门买下来——不过可能人家不卖,即使要卖,知道是您钱理群要买,也必“昂其值”。中策是您每次去大学中学演讲时,就顺便捐献一百本书,贫困地区捐献二百本,这样几年下来,房子就显得大了。下策嘛,就是按照科学发展观,赶紧把一半的书,都分给弟子们算啦。师弟们闻听,都表示赞同下策,一个个准备分了行李就回高老庄的神气。但钱老师比较倾向于中策,弟子们好生失望也。
我带了一包《脍炙英雄》送给大家,李世文带来了他做责编的《漫步书林》,送了我们每人一本。这是郑振铎的书话集,文章好,学问深,书也印得雅致。中华书局出的书,就是有中华气象。师弟们共同批评北大出版社的某些书,用的破纸十分粗糙,北大出了那么多富豪,出了那么多好书,而书的品相却如此寒酸,真是博雅塔前人丢脸。我倒是说,北大出版社的校对质量,还是一流的。向钱老师讨了本《致青年朋友》,这本演讲书信集,是很多读者都赞叹的新著。钱老师08年连新带旧,一共出了9本书,真是让人吃惊,我还以为自己出书算多呢。
那天去密云实验中学,陈继平老师送给我一本《冰影玉魂》,中国人事出版社07年8月版,这是她以“圣玉”为笔名的一本博文集,里边诗文评论都有,对红楼梦和金庸小说也有很新鲜的见解。她是密云作协副主席,中华辞赋学会副主席和中华茶报副主编。我说一个中小学要是有两个这样的老师,那比十个博士都强。
《红豆》08年12期纯芦的《寻找严伟才》写得很新颖。村妇王春花因为迷恋样板戏《奇袭白虎团》中的志愿军英雄严伟才,直到50多岁有了孙子,还青春永驻,但忽然发现一个酷似严伟才的男人走进了一家“发廊”,王春花油黑的长长的辫子,顷刻间“化为根根白发”。小说以最含蓄的笔法控诉了这个高树着“改革开放”牌坊的罪恶时代。
《香港传真》08年92期是清华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胡祖六主任的《让中国继续走资本主义道路》,文章认为中国私有化程度和市场化程度还不够,呼吁中国政府决不能“倒退”。如此旗帜鲜明地让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不失为一种堂堂正正的学术态度。
卢晓蓉老师送我新书《人生的万花筒》,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08年7月版。这是卢晓蓉老师第三次获得冰心奖了。她的散文,真挚自然又质朴大气,有一点较真,偶尔还有一点孩子气。上一本散文集《水咬人》,连我母亲都很爱读。卢老师是卢作孚的孙女,毛泽东曾经说过:近代中国的工业化,有四位大人物不能忘记:张之洞、张謇、范旭东和卢作孚。抗战初期民国政府运输无能,全靠卢作孚一颗爱国忠心,用他的民生公司,把国家的重要器材、设备和数万精英,转运到大后方,成为赖以抗战的厚实资源。1952年五反运动中,卢作孚最贴身的亲信起来揭发他,老爷子一时想不开,吞安眠药自杀了,其实他没有任何经济问题,所有财产都无私捐给了国家,实在可惜。卢晓蓉老师对各种政治运动比较反感,文章中喜欢描绘人与人之间的温暖情谊。但她并不像某些右翼人士那样逢共必反,她与革命烈士江姐的儿子彭云是同学。几十年过去了,今天的中国左右激烈对立,但是卢老师说她和彭云“我们走的仍然是同一条路:一条先辈们用热血和生命铺成的路,一条通往全人类美好明天的路。”我读了这句话十分感动,我们要建立的和谐社会,不就是让卢作孚张之洞的后代与江姐许云峰的后代、甚至高俅的后代、秦桧的后代,都能够平等友好地共享文明阳光的社会吗?
《中华文学选刊》09年1月号开始改版,从此每期一个长篇,两个中篇,三个短篇,成为当下最厚重的唯一覆盖长中短的文学期刊。这一期的长篇是曾维浩的《离骚》,看了第一句“我就是想见那个骚货”,就不想往下看了。但随便往后翻了翻,又觉得还不错,最后一句是“你就是我的毒药!你把我毒死吧!”似乎学沈从文,但其实不是一路也。
诗年刊《南京评论》07年卷寄来了,里面的诗文都不错,旺忘望的波普插画也别具深度。前几年我跟某人谈到旺忘望时,那人说我瞎编,世界上哪有叫这个名字的?很多朋友都认为我说话夸张,其实是他们生活面比较狭窄或者观察不够而已。
《文艺争鸣》08年12月,有张颐武张炯对三十年文学的总结,孟繁华对三十年的中篇小说做了个“论略”。洪子诚《“我的阅读史”之戴锦华》写得准确传神。洪子诚老师真是大器晚成,写史写人都越来越驾轻就熟。
为了扩大朋友们的知识面,今天再介绍几个香港媒体的网址:
明报新闻网 http://www.mingpaonews.com/
明报月刊www.mingpaomonthly.com/cfm/main.cfm
亚洲时报 http://www.atchinese.com/
亚洲周刊 http://www.yzzk.com/cfm/main.cfm
南华早报 http://www.scmp.com/portal/site/SCMP/
南华早报中文 http://olympics.scmp.com/GCO_Simpchi_Index.aspx
苹果日报 http://www1.appledaily.atnext.com/template/apple/sec_main.cfm
这些媒体经常发表对中国进行激烈批评的文字,不论其对错,孔老师认为应该多读反面文章。反面文章读多了,正面文章才写得好。听说今年北大自主招生作文题是要求写一篇驳论,驳斥《腐败无害论》,所有的中学都没有预料到,很多吃辅导饭的名师又一次押题落空,遂寻隙大骂。其实考生如果接触过那些腐败分子的言论,自然会写得好,如果整天听的都是新闻联播的正面宏论,以为我们国家还是“到处莺歌燕舞”的时代,那就不容易写好了。幸好听到有关人士传来消息,不少考生写出了掷地有声的好文章,而且是正式高考中根本不可能出现的好文章。看来,自主招生就是好哇,试题本身就杜绝了某种腐败,让学生不用复习和辅导,复习辅导了也没用,清华北大这样的大学通过“自主”所要招收的,就应该是“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一支特种兵啊。
新年伊始,北大撞响了反腐的洪钟,牛!不过路还很长,对于莘莘学子们来说,虽然是“博雅塔前人博雅”,但毕竟“未名湖畔我未名”。让我们祝愿未来这三百多天,是牛一般勤恳牛一般诚实牛一般雄壮的一年吧。
本期博客思考题:
1、 人有必要天天喝牛奶么?
2、 什么叫“波普”?
3、 你读过江姐的遗书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