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仑关战役 是让我们不要忘记
广西著名音乐人董军朋友告诉我,他们和“同期的桂花”有关人员,还有世界黄埔军校后代亲属联谊会(香港)、桂港青年交流促进会以民间团体的形式组织到昆仑关武鸣腾翔“桂南会战高峰坳抗日阵亡将士灵墓”前献花、吊唁,去昆仑关“第五军昆仑关战役阵亡纪念碑”接受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的教育。时间为2009年的1月1日到3日。
我马上就答应了,可临近2008年12月的31日,单位安排在2009年的1月1日去南宁客运段采访《南宁-越南河内(嘉林)国际旅客列车开行》的事情。赶快告诉董军说1月1日去不了啦。
晚上,博友‘伊叶鹤声’电话告诉我,再次邀请我去参加第二天武鸣腾翔和昆仑关的活动,我告诉她说,我想我应该,也必须去参加了。
回顾历史:1939年秋,日军为封锁中国后方,阻止中国取道越南运送物资,同时积极准备发动桂南战役,以侵占中国通往西南大后方的沿海交通线。11月15日,日军集结10余万人,由北部湾开拔,向广东北海(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内)大举进犯。日军第五师团及台湾旅团主力在海、空军掩护下,在钦州湾登陆。11月16日登陆日军占领防城,17日占领钦州。11月24日,日军第五师团第12旅团在空军掩护下,攻占南宁。随后,日军北犯桂南要隘昆仑关。昆仑关在南宁东北60公里处,山峦起伏,地势险要。从南宁至柳州的公路从此通过,是由桂南进入桂中腹地必经之道,是南宁的重要门户。从11月29日起,日本空军出动60余架飞机分批轮番轰炸中国守军阵地。12月4日,日军占领昆仑关,即以一个旅团的精锐部队扼守,并在该关以北的仙女山、老毛岭、441、653、600、罗塘南等高地,以及立别岭、枯桃岭等地,修筑据点式的堡垒工事,企图固守。双方处于对峙状态。
12月16日,国民党第5军军长杜聿明奉命率部担任对邕(宁)宾(阳)路的正面攻击,意在先行击破昆仑关及八塘附近之敌。其作战部署是:以郑洞国荣誉第一师正面战斗;戴安澜200师为总预备队;邱清泉新编第22师迂回敌后进出南宁以北,向六塘守敌攻击,以截断南宁、昆仑关交通联络,孤立昆仑关之敌。12月18日,第5军在战车、炮火掩护下,对昆仑关日军发起攻击。郑洞国师与日军展开白刃战,首先占领仙女山。当晚,各部乘胜夜袭,相继占领老毛岭、万福村、441等高地,最后攻占昆仑关。19日午后,日军在飞机掩护下,进行反扑,夺取昆仑关。双方展开反复争夺。27日,是昆仑关争夺战最激烈的一天,中国空军第三大队出动6架飞机支援陆军战斗。双方伤亡甚重。杜聿明经过缜密的观测,了解昆仑关周围地形和敌阵地兵力火力,决定采取“要塞式攻击法”,逐步缩小包围圈。其部署是:令第200师副师长彭壁生率部从公路左侧越过昆仑关,形成包围之势;邱清泉师把战车埋伏在公路两旁的丛林地带;郑洞国师则加强右翼攻势,进入昆仑关内敌军纵深阵地,将敌指挥部及炮兵阵地摧毁,并乘胜攻击,大败敌军。
经过18天的激战,至31日日军被迫向九塘方面退却。昆仑关战役胜利结束。据日本战后公布的材料说,此役日军第12旅团班长及军官死亡达85%以上,士兵死亡4000余人。旅团长中村正雄在昆仑关南5公里的九塘被郑洞国师第三团击毙。中村正雄临死前在日记本上写道:帝国皇军第五师团第12旅团,之所以在日俄战争中获得了"钢军"的称号,那是因为我的顽强战胜了俄国人的顽强。但是,在昆仑关,我应该承认,我遇到了一支比俄国更强的军队。昆仑关战役是国民党正面战场自武汉失守以来取得的一次重大胜利。这就是著名的昆仑关战役。
2009年的1月2日一大早,我就跑去桃源路和教育路之间的广西卫生防疫站门口等待,那里已经有好多人了,抗战老兵、老兵后代、青年志愿者(义工)聚集起来有60多人,7、8部小轿车和一部大客车载着我们一起向武鸣腾翔进发。在一片果林中,一个很不起眼的土地上,有一个小小的坟冢,那里长眠着我们中国军队的军人,他们就一个目的:打退日本军队的进攻,保住中国的家园。
缅怀过去,是让我们不要忘记!抗战老兵、老兵后代和志愿者义工们,在坟冢前面一起回忆,抗战老兵、老兵后代听讲述当时的情景,专程从香港台湾来的老兵后代一边倾听,一边已止不住的泪水长流。黄色的菊花,红色的篆刻文字,都寄托铭刻着我们的哀思和怀念。
朵朵花瓣,散落在坟冢的前面,柱柱的香烛,随香烟飘碎。
只有怀念,那是我们的前辈,我们的抗日英雄,为了我们现在的幸福,甘抛颅躯,战死疆场,血撒八桂南国。
缓步走在昆仑关战役阵亡纪念碑伫立,那里有220个姓的战士战死在昆仑关。也许好多人,没有名字,或没有姓名留下,只知道他的一个姓或绰号,他们也有父老兄弟,他们也有妻儿老小,他们就一个信念,打败日本军队的侵略,保家卫国,在一片祥和安宁的环境里,幸福快乐的生活。
但我们现在只能看到那些黑色的墓柱,110根墓柱是他们永远的归属地。110根墓柱只篆刻着他们的姓。让我们瞻仰、仰慕,110根黑色的墓柱,是生命的站立,是生生不息生命。
“V”在手示中,代表胜利和完成的意思,在昆仑关纪念馆前面,在那110根墓柱后面对墙壁上,一个很大很大的“V”深刻的镶嵌在大墙上。昆仑关战役,改写了中国历史。昆仑关战役,他代表着中国人民和八桂儿女的英勇不屈的精神。
安息吧,我们那些所有在昆仑关战役中的英雄们,现在我们来悼念缅怀,是让我们和我们的后代永永远远都不能忘记你们。
昆仑关战役再现
在武鸣腾翔缅怀高峰坳牺牲的323名敢死队战士
铭刻在心,黄花寄托着我们的哀思
致敬,那些长眠于此的先烈们
抗战老兵现场颂读去年诗作《祭腾翔村无名烈士墓》
韦万泽,他是到台湾接收日军投降的老兵,今年97岁
先烈们的遗孤在讲述他们在那个非常时期的生活
电视台采访老兵
一起唱响当时的抗战歌曲
老泪横流,她的前辈就在这个坟冢里面
鲜花,香烛寄托着无限的怀念
老兵、老兵后代和志愿者、义工合影留念
义工帮助老兵下山
几个博友在以前的战斗机前面合影
昆仑关中国军人先烈纪念碑
110根墓柱只篆刻着他们的姓 有220个姓氏
当时的昆仑关战役状况
再现昆仑关战役战场一部分
参加人员观看三维立体镜像
专门从香港回来的莫子莹女士在昆仑关悼念先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