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是活性的,哲学是死性的。


  为什么说哲学是“死性”的?因为,哲学追求的目标是绝对正确的终极真理,是“盖棺论定”了的,是没有任何人有异议的,而这样的哲学才是真正的哲学。比如,勾股定理和万有引力定都是不可能再发展下去了的终极真理,这就等于是“死性”的。而“相对论”和“旋转进化论”还是能够继续通过研究而发展下去的,它还不是终极真理,还是“活性”的,也可以说它还不是真正的哲学。

  如此看来,成为哲学的理论对人类的贡献就是“鞠躬尽瘁”。

  为什么说思想是“活性”的?因为,思想是可以试探(尝试与探究)和提升(提炼与升华)的,是还有人不断提出反对或修正意见的,而不是这样的思想就不是真正的思想,是不可能成为哲学的。比方,价值中国网专栏作者陈嘉珉先生的“人生折腾理论”和本人的“人生奔命理论”都还是有待于进一步地试探和提升的,还只是一种思想而已,还是非常具有“活性”的思想,因此,还不是什么哲学。再比方说,关于“人之初,性本善”和“人之初,性本恶”的争论经久不绝,这充分说明它还只是一种思想,还不是人们公认的终极真理。

  如此看来,作为思想的理论对人类的贡献就是“仅供参考”。

  活性的思想其目标是成为哲学,死性的哲学其目标就是“死而后已”。

  诚然,如果一种思想是“死性”的,那它就没有丝毫参考的价值,人们也根本不必去试探和提升它的“真理性”了。在我们的社会中存在很多这样的死性的思想,有的还让人们为之“折腾”和“奔命”了很久。譬如从空想主义衍生而来的“共产主义”就是这么一种死性的思想,如今已“寿终正寝”了,可以说,“共产主义”思想是永远不可能成为哲学的。

  哲学是一切可能走向终极真理的思想的总称。哲学是活性思想以及可发展为真理性思想的集合。如果要绝对地分开来论,那么,思想就是思想,哲学就是哲学,尽管哲学也是思想,但哲学是一种绝对正确的思想,是一种终极真理,这就与还没有成为哲学的一般思想是有巨大差别的。

  哲学家就是研究思想并且要把思想研究成为终极真理的思想家。思想家就是某一种思想的提出者以及向着终极真理继续研究发展的思考者。两者都是活性的人,而不是死性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