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年有色金属行业投资战略


    编者按:2008年商品价格雪崩式的暴跌,全球工业企业利润硬着陆,中国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也从3月份的17.8%下降到10月份的8.2%。目前,工业企业利润已快速的被压缩到一定水平。各国政府也在想方设法推行政策,并通过降息以向经济体输入流动性,2009年将是全球以及中国经济调整的一年。

      一、整合是有色金属世界永恒的主题

      1.利润在产业链间的流转

      利润是有色金属等周期性行业周而复始循环的原因之一。目前,全国电解铝价格与平均现金成本之间的差额约1100元/吨左右,氧化铝价格与平均现金成本(以外购矿为主)之间的差额约522元/吨左右,扣除折旧、销售与管理费用等因素,生产企业已经开始亏损,但由于现金流依然为正,生产商减产积极性并不强。随着电解铜价格的快速下落,铜精矿价格也随之跟进。目前,铜精矿(33%)每吨利润仅有1700元左右,电解铜的利润也微乎其微。目前,铅精矿的利润尚好,电解铅的价格与现金成本之差也趋于0。吨锌精矿与开采成本差额仅有1500多元,而电解锌现货价与现金成本之差开始出现负值,这将意味着如果锌冶炼商继续生产的话,其现金流将逐渐枯竭,所以,这时行业离低谷已十分接近。

      另外,由于镍价大幅下跌至10000美元/吨附近,红土镍矿及镍铁生产成本远高于价格,这一部分的生产商已趋于停产,而以铜镍矿为主的生产商成本相对较低,具体成本依然视矿的品位不同而有所差异。

      2.行业整合

      无论是在牛市,还是熊市,行业整合可以说是有色金属世界永恒的主题。从近几年统计的数据来看,金属矿业并购进行得如火如荼,2007年全球并购数量达到903起,并购金额达到2108亿美元,2000-2007年复合年均增长率为27.38%。

      从各区域并购的数量来看,亚太市场、北美市场和南美市场非常活跃,位列三甲,2000-2007年分别增长了279%、230%和127%,全球增长130%。

      从并购的金额来看,剔除俄罗斯Rusal铝业并购Sual铝业的异动因素之外,欧洲、北美、南美分列并购金额前三位,全球2000-2007年增长了444%。

      并购有利于行业集中度的提高。一般是强强联合,或者大鱼吃小鱼,无论哪种方式,总体来讲,将有利于提高行业集中度。

      3.政策协调促经济回暖

      为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各国政府纷纷出台相关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各国政府间的协调得以加强,这些政策协调有利于促进经济回暖。

     二、行业差异造就价值

      1.供求平衡的差异

      随着行业景气的到来,有色金属扩产的项目也大幅增加,而由于项目从规划到投产具有时滞,所以到景气高点之后,随着需求的急剧萎缩,产能出现严重的过剩,从而打压金属价格。

      供求平衡的状况将直接关系到金属价格的高低。据预测,2009年全球电解铝产量较2008年几乎零增长,这主要是由于铝价已低于生产成本,高成本铝厂将关停部分电解铝生产线,而未达产部分将可能推迟达产日期,共生产约3968万吨电解铝,而消费会略有下滑,共消费约3842万吨,过剩约125万吨的水平,到2010年依然过剩,但过剩量有所下滑,约33万吨左右,届时铝价将会有所回暖。ICSG预测,2009年全球电解铜产量将增长4.32%,达到1888万吨,而铜消费低于产量增长,全球电解铜过剩约28万吨,到2010年,随着供需平衡的转换,过剩约13万吨。

      2009年全球金属铅与金属锌同样为过剩,分别约3万吨和33万吨。对于金属铅,随着国内电动车、全球汽车行业等面临需求量下滑的影响,对铅的需求将会有所减弱,3万吨的过剩量相对合理,而锌大量过剩则是由于预测2009年金属锌供给增长4.8%,需求增长3.3%所至。目前锌矿山和锌冶炼利润可能是有色金属行业中最糟糕的,关停现象可能超过预期,所以过剩量可能达不到33万吨,15-20万吨的过剩量相对合理。2010年金属铅或将短缺5万吨。镍由于受到不锈钢需求下滑、不含镍的400系不锈钢份额会惯性上升、新建产能的滞后性,导致2009-2010年潜在产能释放达21.76万吨等不利因素压制,镍价短期内不会有太好的表现。由于钛材主要根据定单以,以“成本+加工费”模式生产,所以钛材的价格更多取决于海绵钛的价格。近年来由于中国海绵钛扩容迅速,海绵钛价格也一路下跌,据统计,我国2009-2010年潜在释放海绵钛产能7-8万吨左右,依然过剩。另外,全球97%左右的稀土主要来自中国,所以稀土生产状况主要依赖于国家调控、管理以及企业执行情况。

      2.行业集中度的差异

      从行业集中度角度来看,稀土行业的集中度状况最好,前5家占全球总产量的71%,其次是钛材,由于进入壁垒相对较高,前5家占全球68%的份额,依次的顺序是镍(mined)-57%,铝(metal)-43%,铜(mined)-40%,锌(mined)-28%。生产所需的中间环节中,海绵钛-43%,氧化铝-45%,基本相当。

      3.调整时间的差异

      由于金属价格波动较强,我们以历史最高价确认为开始调整时间,因为以后的价格未能创出新高,便进入向下调整的通道。统一规则以后,我们发现铜、铝分别于2008年7月创出历史新高后,开始进入调整期,是距离目前最近的;其次是铅和镍,最高点分别出现在2007年10月和2007年5月,最后是锌和钛,分别开始于2006年11月和2005年3月,距目前已有24个月和44个月。对稀土而言,由于价格的因素除了与市场供求因素有关以外,还与政府的政策等因素有极大的相关关系,所以需要区别对待。

      4.定价方式的差异

      钛由于其较高的进入壁垒,使得其向下游的议价能力较强,从而保持一定比例的毛利率水平,但由于其下游海绵钛价格依然以市场为导向,为了不与下面的进入壁垒差异方面产生重合,所以将钛与铝、铜等金属等同。

     5.进入壁垒的差异

      从技术上讲,钛材及钛合金由于其在较高温度时挥发性较强,控制难度大,对经验的要求较高,所以进入的难度是所述金属中难度最大的;从资源上讲,稀土精矿的供给相对受限,而国内分离产能是过剩的,而且拥有资源的企业处于强势的位臵,如包钢稀土可以通过易货贸易政策让分离企业代工,所以稀土行业的进入壁垒在资源,我们认为这种情况在国内会保持下去。铝、铜、铅、锌、镍的进入壁垒在规模,也是所述金属中进入壁垒最低的几个品种,而且镍铁的进入壁垒更低。所以,我们认为稀土和钛材、钛合金的进入壁垒最高,其次是铝、铜、铅、锌,最后是镍。

      6.谁将率先发力

      我们试图通过利润流转、供求平衡、行业集中度、调整时间、定价方式、进入壁垒6个方面对上述各金属品种进行综合评价,同时根据影响的强度确定权重。

      权重的确定

      权重是在对各因素理解的基础上确定的。我们认为利润是产业链变化的根本,就如同人类身体中的血液一样重要,所以赋予利润流转1/3的权重,即33%;其次我们认为是调整时间,调整的时间是人体内细胞新陈代谢的函数,所以赋予调整时间的权重是22%;再次是供求平衡,平衡是由衰而盛转向的指标,由于其具有不确定性(预测值),所以位列第三,赋予15%的权重;行业集中度、进入壁垒、定价方式位列后三位,权重分别为13%、11%、6%。

      分值的确定

      指标分值的确定分为两类,可量化和不可量化,不可量化指标分值确定的思路是根据各指标情况五级分类,等差变化,满分100,最低20分。总体来看,每一个品种都有其瑕疵,优势未能集中,最高得分未能超过80分,但从目前情况来看,锌、钛、稀土的得分位列前3名,最糟糕的当属铝、铜,主要在于调整时间较短。

      三、投资策略

      锌有可能成为率先上涨的品种;风险释放充分,金属价格上涨的空间比下跌的空间大;估值开始进入可投资领域,长期来看,卖出风险比买入风险大;预计金属价格仍将随要素价格回落波段筑底,下半年情况好于上半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