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圆似缺——残缺之美


  从美学角度看,残缺也是一种美丽,断臂的维纳斯便是明证。残缺美也可以说是期待的美,期待实现完形的美。人或事物不可能尽善尽美,“白璧”与“微瑕”往往结伴而行,惟其残缺才能真实反映本来面目。有了残缺,才需要不断去努力追求完美,努力完善自己,完善环境,于是整个世界才有源源不断的进步动力。

  其实,在大多数的经历中,总有某种残缺与人生相伴着:躯体的残缺、精神的残缺、亲情的残缺、爱情的残缺、事业的残缺、物质的残缺……只不过有些缺残透出形体,一目了然,有些缺残存于内在,难以觉察。人生肢体的圆与缺是难以改变的、内在的残缺也难以修复,但残缺并不就一定残废,残缺一样可以美丽。凡圆皆似有缺——大圆似缺,不忘弥补自身残缺而对美以孜孜追求,一定会生出一种超自然的残缺之美。

  邰丽华家住湖北宜昌,她小时因高烧注射链霉素而失去了听力,从此进入了一个无声的世界。但这位两耳失聪的女孩,用生命演绎的舞蹈感动了国人。在2005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上邰丽华领舞的群舞——“千手观音”,无疑就是残缺美的最好诠释。邰丽华说过这样两段话:“作为一个从事特殊艺术的舞蹈演员,我的经历告诉世人:残疾不是真正的缺陷,那是人类多元化的特点。 真正的残疾不是身体上的残疾,而是心灵上的残疾。残疾不是不幸,只是不便。残缺也可以创造出一种特殊的美丽。残疾人也有生命的价值。”       “其实所有人的人生都是一样的,有圆有缺有满有空,这是你不能选择的。但你可以选择看人生的角度,多看看人生的圆满,然后带着一颗快乐感恩的心去面对人生的不圆满——这就是我所领悟的生活真谛。”

  残缺之中那一种残缺之美需要人类的关心与呵护。品行高洁、智慧卓越的人,善于通过他人残缺的身体或缺憾的仪态,发掘其人品之美、心灵之美,以及躯体或仪态的局部之美,从而正确评价其整体人生的独具之美。也因此人世间会在残缺之中生出许多美妙的东西来,而“千手观音”就彰显了这种残缺之美。从传说的女娲补天开始,中国人就发展着为人世间补残的哲学。补残,也是造就人类文明史的过程,也造就着人类的生存智慧和伦理道德准则。

  一个品行高洁的人,就应该怀有一颗善待残障人的心。耻笑残缺者,至少是一种生存智慧意义上的残废,而且是比较难以疗救的残废。对残障人来说,“身残志坚”这是一种精神,更是对自我的挑战,把残缺与完美结合起来而达到和谐,从而让“千手观音”成为世上最经典的残缺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