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的“仁政”何时眷顾外地老人?


城市的“仁政”何时眷顾外地老人?

 

从元月1日起,北京65岁及以上老年人开始享受各项优惠政策,尤其是免费坐公交、逛公园的优待,让不少老人在新年第一天收获好心情。(《北京晨报》1月2日报道)

 

北京65岁以上老人09年起可以免费坐公交、逛公园的消息我早就知道了。作为北京政府推出的一项“仁政”,各大媒体尤其是北京的媒体此前都作过详尽的报道,早就已经“家喻户晓”了。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历来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关爱老人,为老人的生活提供便利和优惠,确实是“仁政”,也确实值得媒体广泛报道、值得社会各界为之叫好。可同时也不得不承认,北京的这项“仁政”并非十全十美:其所关爱的,只是“北京老人”,特指拥有北京户口的老人——不仅不包括外地来京旅游的老人,也不包括长年在北京生活但没有北京户口的老人。

 

一位朋友曾叹着气向我诉苦,当北京这项“仁政”刚刚公布时,他上小学的儿子欢呼雀跃地拿着报纸给爷爷奶奶看,嘴里还喊着“特大喜讯”。可老人看了报道后摇头苦笑:“孩子,人家说的是北京人,跟咱外地人无关。”朋友说,连续几天,他发现老人和孩子都为此闷闷不乐。“我在北京工作生活10多年了,没有北京户口的苦头吃得太多了。无论自己受多大委屈,我都能忍,可实在不忍心让老人和孩子跟着我受委屈。”朋友为此很苦恼。我也不好劝他,因为我知道,他更大的苦恼还在后头——孩子马上要上中学了,没有户口,够他折腾的了。

 

关于户口尤其是北京户口的问题,社会各界讨论过不知道多少次了,在此不再赘述。有多少生活、工作在北京的外地人,因为户口而饱受折磨呢?又有多少老人跟随没有户口的子女在北京生活,也跟着忍受委屈呢?又有多少孩子,在北京出生、在北京上学,却依然是“外地人”呢?具体数字我没统计过,但相信数量绝对不会小。户口问题据说很重大、很复杂,近期内很难得到解决。解决不了就解决不了吧,这么多年我们都忍了。不过,还是希望北京一类的城市在施行某些“仁政”的时候,能够考虑和眷顾一下外地户口的老人和孩子。毕竟,古圣先贤说的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而没有说“老吾老以及北京之老、幼吾幼以及北京之幼”吧?乔志峰的BLOG

 

新闻链接
http://news.163.com/09/0102/05/4UKKR3JF0001124J.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