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事并不如烟》的轻佻


  中国有几个颇有特色的姓氏, 如钱氏, 虽姓钱,但钱氏名人多与金钱无关,象钱学森,钱钟书,钱三强,钱伟长,都是大学者,再如章氏,虽姓章,但章氏名人多与文章无关,象章子怡,章小蕙,章含之,都是与"桃色"(章小蕙拍摄有同名电影)相关, 《往事并不如烟》的作者章诒和也未能幸免. 前三"章"是制造"桃色",后一"章"是传播

        尽管自称是回忆录,但章诒和女士笔下描写的那里是真实的历史,分明是使用真人杜撰的小说.书中的绝大多数对话和场景及事件过程,都是无证可考,凭空想象的成分占到了百分之八十以上.如描写聂绀弩,章诒和热衷的是聂绀弩的私生活和艳史,因为捏造的太多,甚至还遭到了聂绀弩亲友的书面驳斥. 即使百分之二十是真的,对于一个命运坎坷,早已作古的人,下笔似刀,是残忍! 还有如大段大段地描写康同璧的女儿罗仪凤对罗隆基的失败恋情,用语到了卑劣的地步,不仅揭开旧伤疤,还郑重其事地讲是因为罗仪凤长的丑. 没有见过章诒和本人,是不是如花似玉,但指名道姓损同为女性的罗仪凤的相貌,无论如何,算不上善良了. 时下流行一句歌词:女人何必为难女人,送给章诒和比较合适

     《往事并不如烟》中还谈到京剧大师马连良. 对于马连良到长春为伪满洲国演出, 社会已有定论,那就是被挟迫去的. 但章诒和非要闹出独家新闻, 说马连良是自愿的.为了进一步体现"真实",  该书特别描写了慰问抗美援朝志愿军的时候,马连良索要高额报酬遭拒绝,但仍坚持收取不菲报酬. 只要是中国人,当年主动慰劳日伪军, 即使在硝烟褪去和处于和平年代的今天,依然不是光彩的事情. 也许马连良当初的确没有觉悟到与日本鬼子拼杀一场的境界,但马连良此后几十年的人生表明,他是爱国的,否则他不会从海外回到大陆. 而在章诒和的笔下,马连良完全成了一个没有民族气节,为钱而生的小戏子. 如此的描写, 症结不在马连良当初的言行到底是什么,恐怕根本的还在于章诒和自己认为为了钱给日伪军演出没什么错

    《往事并不如烟》最大的迷惑性在于把小说的人物换成了真名实姓,蒙骗了不少读者,也害惨了当事人,快活的只有她自己!《往事并不如烟》出版后, 曾经受到一些人的吹捧. 不可否认,  章诒和的文采很好, 但她混淆了一个基本概念,就是回忆录与小说的不同.  而其中一些读者愿意读《往事并不如烟》, 不见得是认同她, 只是为了探究那段历史. 退一步讲, 把《往事并不如烟》当小说看的话, 从维熙和张贤亮等人写的同题材小说要深刻更多

     与五六十年代蒙冤的绝大多数人知识分子不同,章诒和的父亲勉强归到知识分子行列都难,章老先生对政治的热情远大于做学问. 可信仰上的摇摆不定, 注定了章老先生无法成为一个及格的政治家,削去职位,保留待遇,已经是很好的结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