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名博感言:为教育让我们拍案而起!
笔者原本并非什么权要大贵,也并非笔杆强横之新闻记者,原本就是一个除了有一种对于教育还尚存一些狂热激情以外的寂寥人生多感悟之人。或许是平素没有太多的奢望的缘故,也或许是厌倦了虚假与干瘪、单调与乏味、幼稚与可笑的所谓论文的撰写、拼凑,亦或许是大家对于当前诸多教育问题关注倍至的情愫影响了我,我竟义无返顾地走进了博客中国、强国博客、凤凰博报等。尽管本人所发博文均是闲暇无事、情之所致之时敲打键盘的直抒胸臆、肺腑侃侃,虽偶有指驳越言,却也是叶公好龙,浅尝则止。然则,稍不留神的不经意之间却落得了热点专栏作家、网络著名热评人以及几家报刊特约评论员的名号。更令笔者意想不到的是,笔者居然再次在强国博客中获得了2008年度“十大教育名博”:
他们默默无闻地通过博客平台关心教育、热爱教育……在2008年即将离去之际,强博教育推出10大教育名博,以此方式来纪念08年教育的点点滴滴。虽为名博,但在推荐过程中尽可能地按照只唯其实的标准来选取,以此来感谢他们、感谢所有教育博友过去一年对强博教育的支持与厚爱。他们分别是:身居高官仍然牵挂教育的朱永新,直面教育突出问题的张志勇,对教育不平不良现象拍案而起的李吉明,关心教师群体生存状况的知心老师,以博客书信形式大写母爱的盈怡,细写家庭教育的宋少卫,解答公考疑问传递公考信息的中公教育,独特视角审视高等教育问题的陈国祥,以治校育人为己任的小学校长的徐莉,点评教育方方面面的齐天大圣。
笔者由衷感谢人民网强国博客的青睐与抬爱,也深为强国博客精悍的点评而惶恐。是的,我是一个喜欢读书写作的人,有益的书籍往往因其博大、丰厚、睿智而令我流连往返、思绪大开、激情顿现;写作往往因其无所拘囿、雅俗并至、爽心益智而令我笔耕不辍、恬然自得、惬意无比。由于我始终钟爱着伟大的教育事业,所以,不知何时起,我养成了对教育不平不良现象拍案而起的习惯。于是,面对教师信心的丧失,我写下了《究竟是谁让教师丧失了激情?》、《让教师罢课游行是谁的耻辱?》、《老师,你向学生“下跪”了吗?》、《教师堕落是怎样炼成的?》等;面对于学校管理的无序与繁杂,我写下了《教育无行政,学校无政治》、《究竟是谁在管理教育》、《教育“管理”不是官僚主义下的“惩罚”与“制裁”》、《“教师职务双轨制”,究竟几个城市能够实现?》等;面对于性教育的失败与尴尬,我写下了《让“安全套”成为校园文明的标志?》、《 女大学生高呼“快来糟蹋糟蹋我吧!”责任归谁?》、《“90后”女性性开放超越西方,是福还是祸?》、《学生用手机看黄片减压,单是拷问学校教育?》等;面对于当今师生关系的倒行逆施,我写下了《师生名分之不存,教育尴尬为哪般?》、《“杨不管”反思:教师该不该有管教学生的权利?》等;面对于“范跑跑”等亵渎教师尊严的龌龊,我写下了《范美忠起诉教育部,岂能不是无耻加无耻的恶意炒作!》、《 教师在校园放“黄”片是谁的罪过?》等;面对于教师的待遇问题,我写下了《中国教师:太累太苦太屈辱?!》、《教师节:为何只有“问候”没有“鲜花”?》、《 教师节来临,“忽悠”教师的时候又到了?》、《 汪洋书记为何说教师 “血淋淋”?》《 教育部该不该下发《关于不让教师累死的通知》?》;面对于义务教育的诸多繁杂,我写下了《教育“禁令”为何成为“一纸空文”?》、《金庸小说进教材,意欲何为?》、《爱因斯坦与中国教育之争论》、《教育形象代言评选为何总是"非死即残"?》、《中国教育的 “癌变”透析》等;面对于国人对于大学的诸多质疑,我写下了《“专家”行为质疑:学术何以沾染铜臭?》《 大学教授学术腐败遭重罚,偶然?必然!》《国内名校何以无缘“世界一流大学”?》……
平心而论,唯一能够让我心情弛放、恬然惬意的,就是在工作之余研究一些关于教育的问题,并在“博客”这片肥沃的土地上扎根生长、枝繁叶茂。是的,我喜欢我在 “博客”中的真实与无畏,喜欢在“博客” 中的深邃与坦率。走进我的“博客”,我能滋生出一种一如苍穹、海洋一般斑斓与浩瀚,尽情挥洒人间的美味、甘露与琼浆的感觉,继而在真理的探询中顿悟频频、明眸睿智,变得厚重与刚强。但也正式因为如此,我遭遇到了诸多的訾议而成为了洪水猛兽般的“另类”,甚至不得不隐藏了自己的朝暮死守的职业与居址,成为了一个游离于阴阳两界之间的孤魂野鬼。说起来根由,简单得近乎荒唐,一切只是因为我是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
人民教师是太阳底下做光辉的职业,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万民之楷模,是社会之表率,所以,做教师就必须得做点“正事儿”。韩国强奸中国文化,人家掌握生杀大权的政府要员都没有说什么,你当教师的发的什么牢骚?教师待遇怎么了,教育管理怎么了,中国的教育走向又怎么了,人家教育专家都未曾说什么,你当普通教师的又起得什么哄?你看看你的博客,哪里还有一点做教师的样子?
我顿时恍然大悟:做教师就应该“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做教师就应该只钻研教材如何解读,试题有多少种解法有几个答案;做教师就应该只说教学改革,闭口不谈社会问题;做教师就应该只写教学“论文”,而不能写其它的任何东西;做教师就应该坚决与“社会”划清界限,想想、说说、做做或许都可以,但就是不能写出来......教师就是教师,谁让你是教师呢!
我原本以为,自己近十几来的摸爬滚打换得了一个教育发展的研究者与引领者的名分以后,就可以从社会的审视中重新砥砺自己的思维与积淀,从狭隘的教育研究走向多元的教育研究了,但如今独独因为几篇关于教育和社会思考的博文而成为了一个飘零的孤魂野鬼。我黯然神伤之余,不仅再次深思:教育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东西?教师又当是一些怎样的人?
如今,我是“教育名博”了,诚如强博教育在推出10大教育名博时所说,李吉明是“对教育不平不良现象拍案而起的。”既然如此,我还有什么样的理由不把自己看作名博而担当一些应该担当的社会责任呢?
什么是社会责任?我想,这是一个极其简单而又相对复杂的问题。因为当今社会的繁杂以及多种思潮的存在,从而导致了价值观与世界观的迥异。但有一点我们是应该必须清楚的:在一个特定的社会里,每个人在心里和感觉上对其他人的伦理关怀和义务。因为社会是一个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整体,由不同个体组成。没有人可以在没有群体交流的情况下独自一人生活。因此我们要有对社会负责、对其他人负责的责任感。不已个人私欲而存在,坚持社会原则的情况下懂得为社会无私奉献自己力所能及的力量。作为网络作家、社会评论者,我们有义务为国民的利益鼓与呼,有义务忧国忧民、魂牵国家和民族的命运,有义务用自己的出以公心的独立思考、独立见解去影响社会,也应该用自己的文章和侵害国民利益、侵害国家和民族利益的行为作坚决的斗争——这就是我们的责任。而作为教育名博,我们更应当义无返顾地承担起教育的历史使命与责任,要在荡涤教育中所存在的诸多龌龊时,积极踊跃地参与到教育讨论的洪流当中来,为中国教育事业和教育改革而鞠躬尽瘁、建言献策!
无论到什么时候,我始终都会坚持这样的观点:就教育论教育是拯救不了教育的,就教学说教学也是不可能改变当前教育质量低下的面貌的。没有人生的阅读,就没有灿烂的人生;没有社会的体验,就没有社会的经验;没有真理的探询,就没有真理的产生;没有文明的争论,就没有文明的传承;没有教育的延伸,就没有教育的辉煌。一个只会考试、只剩下了考试的民族,注定要为此付出难以想象的代价。而教师也应当首先是一个健全的社会人,而后才可能是一名合格的教育者。我们很难想象,一个永远都在井底而不敢仰望天空的青蛙,能有多大的价值与成就;一个远离社会群体而独立存在、畸形残缺的人又会是怎样一个优秀的教育者。平心而论,我真的不愿做只会对学生的对错指指点点,只会在课堂的流程上圈圈点点,只会在教案、作业上修修改改,只会在为证实自己还算是一个知识分子的论文上面写写划划的教师。因为,教育原本就是一个宏大的社会大课题。中国的教育改革历经了几十年的风风雨雨,可结果呢?
......
为此,我宁愿成为一个独行的孤魂野鬼,也不会去“亵渎”有些所谓“教育者”畸形残缺的美誉。因为我不愿做一个鹦鹉学舌、误国误民的所谓教育者来亵渎学生的灵魂;因为我要做一个与时俱进、厚重渊博的真正教育者来砥砺学生的命运。
我原本是一个固守寂寞的普通教师,今天,我成为了“十大教育名博”中的一员,我还有什么样的理由退缩不前、固守陈糠?还有什么样的理由不为中国的教育改革而披肝沥胆、死而后已呢???!!!
(李吉明2009年1月5日于河南新乡二十六中学 邮箱:[email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