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他是一种自毁的恶行
喻建国
多年以前我写过一首名为《排他》的诗,一共九十六行,其中前三十二行大致描述了排他的现象。现择录于下:
排他是一种心理操持,对非本体的排斥,对非本体的厌恶,对非本体的作贱。因为他是陌生人,因为她和我非亲非故,不仅不能给他丝毫方便,还要为他平添不便和非难。因为他是外国人,因为她是外地人,不是本乡本土的外来崽,那能叨光本地山水情缘。因为他是外系统的,因为她是外单位的,我们的肥水怎能让他们沾边,为我们的财源筑起万道栅栏。只要和“本”字拉不到一起,只要和“同”字扯不上一点边,立刻让你的眼睛蒙上无形的纱,火速让你的耳朵塞进隔音的棉。排他杜绝了交流,排他隔断了开放,排他垒起高高的墙垣,让封闭和保守居中浪漫。排他竖起了孤掌,排他失去了外援,失道寡助自然偃旗息鼓,苦苦支撑那能旌旗漫卷。不同程度的排他,形成不同程度的灾难,排他是一个可怕的罪魁祸首,带来的全是不幸、痛苦和病变。
排他是个体心理不成熟的反映,当个体对非本体的他体怀有莫名的抵触和厌恶,并随时产生对非本体的他体的作贱和毁损,此时该个体的心理状态就属于排他的心理状态。排他的心理状态也可能扩大化,即个体对非本群体的他群体怀有莫名的抵触和厌恶,并随时产生对非本群体的他群体的作贱和毁损。排他在进行过程中也在对本体进行着自毁。
排他对于社会和谐是一种破坏性因素。处于排他状态的个体由于对非本体的他体怀有莫名的抵触和厌恶,因此交流成为极其困难的事,沟通无从进行,人与人之间时时处处都横陈着鸿沟,隔阂像蛛网一样,漫布在该个体的四周。当其处于社会中,该个体就会对社会时时处处不相融,就会对社会中的其他成员采取作贱和毁损的行为,就会对整个社会产生不和谐的效应。
当某一群体具有排他的状态,该群体中的大多数个体就会对其他群体怀有莫名的抵触和厌恶,他们会形成一个非常坚厚的隔绝体,杜绝本群体和他群体的任何接触和交往,使本群体和他群体成为互无交流,互不相认,甚至成为极其敌对的两个群体。
解决个体排他的心理状态,首先要培育个体的成熟心态。当个体形成了利他的成熟心态,时时处处想着他人,使本体的行为经常想到他人,念及他人的感受,为他人创造良好的生存环境,为他人营造和谐的时空,并使本体在这样的行为持续过程中倍感欣悦。此时何来排他,排他被彻底地消饵。
培育个体悦纳的成熟心态,也能解决排他的心理状态。排他起源于个体对他体的排斥,对他体的抵触,对他体的厌恶。而对他体的排斥、抵触和厌恶,又起源于不能悦纳他体。若能够悦纳他体,则对他体的排斥、抵触和厌恶自然也就烟消云散,自然也就无根自灭。
培育个体善动的成熟心态,也可以解决排他的心理状态。善动的个体总是将个体的运作纳入求善求美。善者,个体行为和个体存在对社会和绝大多数人的生存发展具有正面意义和正价值,即个体行为和个体存在能够对社会和绝大多数人产生友爱、美好、进步和发展。善动的个体在其全部运作中绝无排斥他体、抵触他体和厌恶他体的影子。
培育个体求谐的成熟心态,也可以解决排他的心理状态。,谐乃平和,谐乃渐趋,谐乃圆润。平和中无排斥无抵触无厌恶,当然也就不会有排他;渐趋中只有缓缓地指向目标,此中不可能采取排斥,也不可能运用抵触,更不会产生厌恶,自然也无从产生排他;圆润是无棱角的,圆润是无摩擦的,圆润是最高级的浸润,圆润中没有一丝排斥的影子,找不到半丝抵触的痕迹,更觅不到厌恶的气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