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产业升级和产业转移的思考
1月7日、8日《经济日报》发表了产业升级转移调研的系列文章,之后是否还有且不管,就这两篇文章,应该说,经济日报这次调研安排应该给予高度评价。对于经济研究者而言,这两篇文章给出的信息是足够全面了,对于产业升级和产业转移的研究有很大帮助,对于近期国内关于产业升级和产业转移的争论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这次产业升级和产业转移的争论核心焦点是有关的政府集中以行政规划和调控政策搞运动模式的推动是否科学的问题,特别是广东力推双转移及之后珠三角企业停产、倒闭影响加剧引起有关经济学者的怀疑和激烈反对。应该说,之前地方和国家对于产业升级和产业转移的安排和推动是有点轻率的,对于产业升级和产业转移的研究没有深入,更没有深入征求专家学者的意见,诸多措施的安排,对于微观经济的运作影响甚巨。一方面是新劳动法关于加班工资增加三倍的硬性规定等,基本判了劳动密集型企业的死刑,而劳动密集型企业在我国还占据半壁江山,更是解决人口就业的主要板块。这一规定同时也大大增加了其他类型企业的营运成本,且问,有哪家企业经济形势向好的时候不安排加班?而研发一块的加班更要如何算?搞这一条规定,简直是让人塞住屁眼自造内气搞升级,除了升天没有别的选择了。外资企业它可以选择国际转移,民营企业当然只能等死。另一方面,想当然的强迫转移,什么腾笼换鸟,其实也是一条逼死企业的政策安排而已。且问转移到哪里?企业的相关生存环境是否具备?产业配套的成本如何?企业运作的物流成本如何?地方的其他成本控制如何?我们还没有好好调查算算西部开发引进的企业的死亡率和其死亡的原因,有关的案例说明,除了东部几个较早开发的地方,经济发达了政府不用吃企业之外,国内到底有几个地方是有投资价值的?就算广东省内,不少地方政府还算开明的,但同样据考察过相关转移园区的企业家反映,企业照样不敢向相关地区转移,结论是转必死。
经济日报这次调研的地区基本是经济发达后,企业营运成本上升,企业也发展升级,有需要有条件自发的向外转移的居多。而这次调研的结论也充分说明,企业只有在发展的需要的前提下,在实施升级转型战略的调整中,才有转移的动力。企业如果发展一般,大致维持生存的状态,可以想象,产业转移基本是自找死路,企业承担不起相关的成本。而这样的企业应该是占大部分的。相关的逼迫转移基本是逼死这部分企业。这部分企业是否就是落后的企业?按照经济发展规律看,除了高技术、高市场垄断类型的企业外,其他常规企业是不具有超高额利润的,也就是正常的绝大部分企业是处于正常营运状态的居多,相关的企业未必就是落后企业,很多是产业配套所必不可少的。近期珠三角的困难企业,未必就全是高能耗、高排污的企业,很多是劳动密集型企业,但也不全是加工企业,也包括部分高科技企业。从深圳的高科技企业的发展来看,有时很难区分高科技企业与加工企业的界限,高科技企业很多都有生产车间的,甚至就是从生产作坊、生产车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换句话说,企业升级是有个过程的,产业转移更是一个经济规律,经济利益驱动的过程。
真正的要实现中国的产业升级和产业转移大战略,实现给东部发达地区腾笼换鸟,还必须按经济规律办事。这里简单提两条意见。
首先是中西部的发展极的安排,建议是在中西部多规划几个国家级的开发区,进行规范的管理,减少当地政府对开发区企业的干扰。只有降低相关开发区的生存成本,特别是社会成本,企业能够正常运转才会有吸引力。而增长极的安排,必须做好相关产业集群的规划,没有产业集群效应增长极是很难快速发展升级进而扩大辐射效果的。相关增长极建议是安排在大中城市附近,以新城镇规划面貌推进。
其次是必须极力推动地方政府的规范运作,根绝地方的腐败。当前中国的经济发展最大的发展环境的限制因素应该就是地方的全面腐败,很多地方的发展落后都是地方政府腐败造的孽。很多地方之所以说没有投资价值,就在于地方的腐败,企业压根就没有生存的土壤。地方的管理体制不从根本上改革,腐败不从根本上遏制,即使相关增长极发展起来了,要扩大辐射影响也是不乐观的。30年的观念的冲击应该是到位了的,大家都明白只是腐败遏制不住而已。
至于产业升级问题,之前的文章也说过,产业升级关键在于产业集群的发展推动,在于核心企业的技术和管理升级。产业升级要破除所谓超大企业规模的概念,不是企业做大了就叫升级。产业升级核心是行业产品的主体的优质的持久的市场占有,优质的持久的市场占有决定于行业的管理整合水平、产品的技术和工艺设计水平。就如德国的汽车行业。而企业的环保标准、社会责任标准等并不是所谓的产业升级,而是生存环境、发展环境优化的要求。很多概念的定位要先搞清楚,不要一个概念把所有的东西都装进去,那样就不知道该如何操作了,就会打乱战。
总之,产业升级和产业转移是企业发展的内在发展需要,首先应该是企业的自发行为。政府对于经济的干预,最好还是按经济规律办事。这两年的一些政府推动措施所起的反面作用影响是很明显的,应该引以为戒。当然,现在最要紧的是赶紧进行有关措施的反思和纠正。
2009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