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产能过剩已经成为世纪难题。按照十部委的通知,钢铁、水泥、玻璃、煤化工、多晶硅、风电设备、电解铝、氮磷肥、造船等多个行业都出现了严重的产能过剩,个别行业的过剩产能将达到50%以上。显然,中国的经济危机模式与美国不同。美国是过度消费、透支消费、消费依赖,他们依赖的是来自中国的进口。中国呢,是过度投资、透支投资、投资依赖,而我们依赖的是对欧美的出口。所以,我们的投资依赖,其实伴随着出口依赖。一旦欧美各国开始贸易保护,我们的出口之路被卡住,则出口依赖不再,反过来又会打击我们的投资依赖。三驾马车去其二,经济怎么可能好起来呢?
所以,经过30年的发展,我们的投资和出口依赖已经走到了尽头,是必须改变的了。
另一方面,从我们自身来看,也并不支持下一年度的投资继续膨胀。1993年,中国完成投资额7180亿元,同比增长50%,被称作是有史以来最过热的投资热潮,当时的物价指数一度超过20%。那一次投资过热,用了差不多5年时间才遏制住。1996年,投资增速19.5%,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时候,骤然降至10.8%,虽然1998年回到19.5%,但1999年进一步下降到6.3%,2000年回到9.7%,2001年才超过10%,达到13.7%。但是,1997年-1999年的超低投资增速带来的是什么呢?是中国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超过20%,四大行剥离的不良资产规模超过1万亿元。
好了伤疤忘了痛。2002年的投资增速达到17.4%,2003年猛增到28.4%,当年新增投资高达1万亿元,并由此将中国经济拉出了低谷。于是,从2003年起,投资就保持超过20%甚至30%的年增速迅猛发展。2003年投资达到4.26万亿,2004年5.86万亿,2005年7.51万亿,2006年9.34万亿,2007年11.74万亿,2008年14.8万亿,2009年前8个月则达到11.3万亿,按照比例估算,全年将接近20万亿。也就是说,2003年以来的7年,中国的投资总规模将达到73万亿元。要知道,1991年6月迄今的18年2个月时间里,全国总投资规模才85万亿,其中2003年以来就超过65万亿元。假设明年中国投资增速再达到33%,则全年要完成投资近27万亿。如此,则意味着最近三年完成投资就达到58万亿,相当于过去17年的投资规模。
这样的规模,绝对无法持续下去。投资规模的巨大,意味着产能的极大扩张,是出口依赖导致的必然结果。而最近两年的30万亿投资只不过使得过剩产能进一步过剩而已。如果再继续实施投资依赖的振兴经济方案,未来等待中国经济的,将是不可避免的全线崩溃。
试想一下,中国目前每年的GDP总规模不过30万亿,而这是建立在每年超过10万亿投资的基础上的,这实际就意味着投资的产出效率极低。大量的投资并没有带来实际的产出,其中固然有铁公鸡项目周期长的缘故,但也与投资的主体主要是国有企业相关。我们很难想象,假设未来有一天——这一天其实并不遥远,最迟在2011年就可以看到,中国的投资增速再也无法扩张了(2010年达到27万亿的投资,难道2011年继续达到35万亿、投资规模相当于GDP的8成吗),一旦再次出现1999年的投资增速低于10%的情况,中国银行业的坏账率不必达到1999年的情况,只需要达到那时的40%水平,即坏账率10%,则银行坏账将超过4万亿元,假设银行再按照150%的比例计提坏账,全行业利润减少将达到6万亿元。这才是让人不寒而栗的。
问题是,这并非不可能。中国本土钢材年需求量不过4亿吨,但我们的产能是7亿吨。每一吨钢材的产能,都对应着若干银行贷款,对应着若干就业人口。如果有2亿吨产能不能开工,企业要加大折旧和减值力度,势必影响企业利润,导致企业无法偿还贷款,给银行带来沉重负担。而这些不能开工的产能则将意味着上百万员工失去工作机会,收入因此而大幅度下降,反过来又影响到消费。同时,由于抑制过剩产能导致新投资项目不足,钢材需求会进一步萎缩,进而打击投资信心。于是,过剩产能的闲置,将直接影响到中国的投资和消费两驾马车,在出口不振的情况下,过剩产能将成为击溃中国经济的最后一根稻草。
而在这里,我们所说的过剩产能还主要是重工业领域,尚没有去说高速公路和铁路机场的过剩,也没有去说轻工行业的全面过剩(出口的主要是轻工产品,出口一旦不畅,轻工业包括纺织服装等立即陷入产能新一轮过剩状态中),更没有提岌岌可危的房地产行业的过剩产能。
所以,四万亿的投资也好,年初各地的数十万亿的投资规划也好,都是在中国过剩的产能上再加上一座座山。投资依赖症,必须停止了。
克服投资依赖症,有没有良方妙计呢?有的。首先是我们要正视产能过剩,不要再去修修补补了。我们应该放弃以经济增长为第一目标的经济发展模式,而忍受产能调整过程中带来的阵痛,把心定下来,主动过几年苦日子,通过淘汰落后产能来完成经济结构的调整,促进企业完成技术革新、产业升级,从而为中国经济的再次崛起奠定基础。
在产业调整过程中,经济中的阵痛也有方可医。首先应该下大力气提高居民收入,以此促进消费增长。消费与且只与收入相关,要拉动内需,不是靠口号,更不是靠投资,而是靠提高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尤其是广大农民和城市普通工薪阶层的收入水平必须有实质性提高。如何提高他们的收入,自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实在不行,就全国发放红包,规模可以达到10万亿计,从而导致适度通胀。其次,应该彻底放松服务行业的管制,变市场准入审批为注册制,在金融、财会、法律、传媒、通讯、教育和医疗等各个方面,将原有的管制取消,监管者变换身份为规则制定者,符合规则的只需要注册备案即可,从而极大地调动民间投资于服务业的积极性,补足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不足留下的漏洞。再次,迅速落实并完善全面的全民医疗和教育保障机制,每年只需要投入2万亿元,就可以一劳永逸地解决这个大难题,并带动相关医疗和教育产业的蓬勃发展。而资金来源,则只能靠减少公务支出来解决。如果将全国绝大多数公务用车封存并不再采购新车,并彻底杜绝公务宴请风和公务旅游考察风,可以每年节省1万亿以上的资金,这笔钱正好可以解决医疗保障问题。而如果能彻底反腐,企业层面每年节省的资金更是一笔庞大数目,可以提高企业效率,促进企业创新。
当然,面对现实,谁都不愿意动。牵一发而动全身,谁都心里没有底,也许能猜到开始,却猜不到结局。也正因为如此,人们习惯了乐于现状,并对现状修修补补,犹如面对感冒发烧的病人只是采取冰块降温一样,治标而不治本,也许偶然降低下了温度,却把病根积累下来了,将来再生病,就很难找到良医良药。
怎么办呢?也许只有先从思想上重视,从现在开始逐渐摆脱投资依赖,寻找真正能促进经济长期稳定健康发展的良方,渐渐的,上述办法也会逐渐落入大家的法眼。问题,就会逐渐得到解决。
毕竟,那么多风雨走过,共和国六十年征程已经积累了无数应对困难的办法。我们的未来,总还是十分美好的。
投资依赖症,中国经济不堪随之重
评论
11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