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企稳 从金融危机中逐渐复苏


  在中国经济调整和世界金融危机的两大因素背景下,我国国民经济从去年四季度以来出现比较大的经济下滑,通过这几个月,特别是去年10月开始采取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应该说经济已经起稳,在全世界我们率先复苏。

        从全世界的大背景来讲,可以说一句话基本起稳了,我们这次是有了比1929年更大的金融危机,历史上最大的一次金融危机,由于各国政府的联手采取扩张性的政策,应该说我们成功的避免了大萧条,29年之后是十年的大衰退,历史上称为大萧条,这是十年连续的大深度的衰退,GDP下降50%,又打了一次世界大战,死了2000万人口,一直到1954年25年之后才恢复到1929年的水平,我们这次防止了大的箫条。这个意义上说是人类的一个进步,吸取了29年的教训。我们说政策有成本,因为机会成本太大了,机会成本是大萧条的话,付这点成本,包括流动性过多的成本,应该说还是值得的。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我们有一些产业已经在开始恢复,我们过去在几年经济过热的情况下,形成的一些过剩生产能力,特别是大危机之后显现出来的过剩生产能力正在消化当中。有一些产业消化得快一点,有一些产业量大就消化得慢一点。比如说钢材,水泥,4万亿政府投资计划对他们产能的利用还是起到重要的推行作用,产生了直接的积极效果。钢铁过去的过剩生产能力太大了,现在有了4万亿,对产品的需求才是4亿多吨不到5亿吨,我们的产能是7亿吨左右,产能压力还是很大的。机电方面还是好一点,有一定的过剩生产能力,但是没有那么大,通过政府的投资计划,经过一段时间正在消化过程中,存货消化得差不多了,现在利用产能,但愿今年把产能利用到一定的程度。有一些产业是突出的,政府扩张性的政策非常突出的是一下子进入新的增长。比如汽车产业,有政府的补贴,中国老百姓的消费能力到了这个阶段,下乡政策,又进入了新的高涨期,与世界各国的汽车产业不一样,各国以百分之二三十的速度在下跌,而我们在增长,应该说有一些产业在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有一些产业在逐步的消化过剩产能有一部分产业消化的速度慢一点,可能复苏的过程会慢一点。但是总的来讲我们是率先复苏的过程中。

  自主品牌汽车企业的发展尚需时间

       从汽车行业来看,国家政策的正确引导对汽车行业的复苏起着重要的作用。其中有一些政策是短期的,有一些政策已经成为长期的,比如小排量减税,将来可能是清洁能源,混合动力,新能源新技术的车的减免税,这将变成一个长期的政策。

  在中国的汽车行业中,自主品牌汽车企业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众所周知,发展自主品牌很难。可以说,自主品牌离成功还有一段距离,还有一段路要走。

        第一点,最根本的原因是别人已经搞了一百年,我们说是五六十年,但是前三十年有很多地方是停滞的,很多地方是走得比较慢的,后三十年才起步,这在经济学上所说的落后的差距,落后的劣势,不仅是汽车行业,任何一个行业,人家一百年意味着什么,不仅是技术已经先进了,资本已经作大了,意味着市场已经被瓜分了,市场已经被占领了,你要挤进去,要生产一个能够和他有竞争力的汽车,这个任务是非常艰巨的,非常难的,大家都不要站着说话不腰疼,我们怎么没有弄出一个汽车,这需要一个过程,能够走到今天不管是哪个自主品牌,已经很不容易了。以客观的眼光来看,这已经是够快的了。

      第二点,既然有差距,经济学说怎么追赶,怎么缩短差距,刚才说的是落后的劣势,第二点就要利用落后的优势,什么是落后的优势,就是别人已经走过的路就不要再走弯路了,别人试错的就不要再错了,别人已经有了技术我们要学习,别人有的商业模式我们要学习,在学习的基础上创新,离前沿很远,创新还是别人嚼过的东西,必须先学有好的基础才能创新。刚才吴老师讲的几个阶段,不能忽视第一、二个阶段,就是引进的阶段,引进的过程,除了直接的引进资本和技术,大家认为技术没有进来,没有做成技术换市场,市场环技术,核心技术还掌握在别人的手里,核心技术是最新的东西当然掌握在别人的手里,如果你发明一个东西一定死死的掌握在手里。但是这样的过程中还是学到了很多的东西,最近几十年经济学重要的概念,外溢效应,就是免费获得的大量知识,因为他在你这里生产汽车,你看到怎么生产汽车,怎么管理的,流水线是怎么设计的,你学到了汽车是怎么做出来的。现在有人说做汽车游什么了不起的,就是把零部件组装起来,我们以前没有零部件产业,以前的零部件做出来也不能组装出汽车,零部件产业怎么发展起来的,合资是一个重要的国家。合资加上80%自由率要求,这其中发展起来汽车零部件,有了基础很多创新,很多自己的东西才能实现,否则是实现不了的。

      这个过程中培养了大量的人才,除了技工,现在自主品牌很多老总,都是合资企业出来的,经过十年二十年的训练,这都叫外溢效应,知识的扩散,都是学习的过程。我们谈自主创新是对的,是我们我们最终的目标,还是我们所追求的事情,但是要想能够做好自主的东西,先要做好学习的事情,因为你落后了,没有学习的过程缩短不了差距,自主品牌也是一种无源之水。这是第二点。

  第三点,怎么才能做好自主创新,怎么才能在已经被人家占领的市场上杀出一条血路,挤进去,这确实是非常难的事情,而且确实是要各种道路都要探索。各种形式都要探索,这个探索过程可能也是从各个不同的来源,不同的历史背景当中逐步的形成,都不是割裂历史的过程。现在一般来说三种模式,吉利模式,奇瑞模式,华晨模式,我是希望看到更多的模式,也许是大家更多的探索,从理论来说是很难想象的,只有实践家逐步的创造出来。我就说都是值得我们去观察,去学习,去分析。有的可复制,有的不可复制,综合起来总会给我们一些新的启示,从社会的角度,还是政府的角度,都应该采取一些珍惜的态度,想象人家都不容易,能够做到今天。刚才听说在国际承认的中国排名,奇瑞是二十二三名,华晨二十六位,这是很不容易的,我们怎么珍惜这些发展,鼓励这些发展,怎么使各方面的政策环境,从市场环境,能够更有利于自主品牌的发展,而且自主品牌在国内市场也都进入了国际市场,怎么有利于更进入国际市场,这是我们现在最需要思考的问题,都值得珍惜,都值得重视,都值得发展。

  自主品牌汽车发展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

      从长远来讲,首先是市场的公平竞争,应该说汽车市场在这个意义上还是比有些其他市场还好一点,有些其他市场还不能进入,各种民营资本不能进入的。这个阶段的汽车市场发展,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有了民间资本的介入,在其他各种准入方面,也在逐步的消除一些障碍,这一点非常的重要。要想发展一个产业,一定要在一个竞争的环境当中来发展,一定是大家都有一个相同的起点,不仅是面对国内竞争,面对国际竞争有一个标准,消费者在市场上选择各种产品的标准中立得住,那才真正是形成了品牌,否则只是瓶子里的豆芽,永远长不大,刚才说了60年以前的经验教训,我们60年很努力的发展了汽车工业,当时因为我们闭关锁国,一方面没有学习的效应,另外,就没有一个市场的标准,自己既使是做起来也只是国内有一段好记忆,当时有几个牌子发展起来了,但是真正的形成品牌了吗,是一个特殊的品牌,构不成具有世界竞争的品牌,我们现在讲发展自主品牌,不是关起门自娱自乐的品牌,而是世界上有竞争力的,将来要参与国际竞争,跟现在已有的大品牌一争天下的品牌才是有意思的品牌,一定要有一个公平的环境,我们不是说歧视合资,也不能给予更优惠的条件,大家在同一个市场,也不需要给民族品牌以特殊的优惠,政府支持是支持,但是市场上一定要大家平等竞争才能最后立得住。这个意义来讲政策环境还是非常重要的。

      第二,从国家和政府来讲应该有一些战略思考,任何国家都对自己的生产能力当宝贝的,任何国家政府都是在对于自己的企业品牌,能为自己创造就业的是第一的,能为自己国民创造利润,创造税收是第二,第三真正能为国家从品牌和文化有所贡献的品牌,任何政府都是重视的,一定意义上说是公共品,是提升一个国家的生产能力,竞争力的财富。这个问题上政府确实需要有一些战略,对于在市场平等竞争的环境下,对于我们的自主品牌,至少能够看得见的,初露头角的品牌给予一定的支持,特别是政策上,包括扩大内需,应对金融危机振兴产业计划当中,应该给这些品牌一定力度的支持。

      因此说,像华晨模式这样的自主品牌的各种模式,都值得珍惜,都值得发展,这块要记住一件事情,不是所有的品牌最后都能够成功的,不是所有的模式最后都能成功的,市场竞争当中会选择的,美国最后剩下三家,日本两三家,法国最后两家,意大利几乎是一家,我们不能希望把所有的都保下来,这也是不可能的,仍然是要在市场竞争当中让市场选择,优胜劣汰才能出现油世界竞争力的中国自主的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