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巴马获得诺贝尔和平奖的消息,对美国那些奥巴马的粉丝来说也是个意外。这恐怕也是近年来最欠考虑的和平奖之一。诺贝尔评奖委员会似乎是把自己变成了追星族,不仅伤害了诺贝尔奖的信誉,而且对奥巴马推行自己的政策也可能帮倒忙。
诺贝尔评选委员会称:把和平奖给奥巴马,是鉴于他在推动国际外交和世界各国人民的合作方面所作出的卓越努力。可惜,这在当前美国的政治环境中听起来,则有点象是“搞笑”。去年奥巴马竞选总统提名时,希拉里就攻击他资历太浅、一无所成、只会耍嘴皮子。这套说法当时虽然被美国选民所拒绝,如今则越来越被接受。现在离奥巴马当选已经快一年,上任也快十个月了。但是,在政绩上他几乎是一张白纸,支持率已经从百分之七十以上跌到了接近百分之五十。最近,对美国政治有巨大影响的晚间笑星开始拿奥巴马开涮。喜剧演员扮着奥巴马坐在白宫的办公室对美国人民讲话:“我上任是宣布要关闭关塔摩监狱。现在关了吗?没有!我上任时宣布要从伊拉克撤军。现在撤了吗?没有!我上任时宣布要迅速在阿富汗获得胜利。现在怎么样?那里的情况更糟了。”这样的喜剧之所以走红,就是因为触动了美国人的神经。大家觉得这位总统嘴皮子很能说,好高务远,就是什么事情也不作。如果医改案失败,他的第一任就会面临交白卷的危险。在外交上他就更弱了,甚至连奥运会的主办权也要不来,有什么业绩可言?
连奥巴马的支持者也说,奥巴马有潜力成为一个杰出的总统。但是,到现在为止,他还一无所成。当然,这并不能怪他。美国的政治制度的设计,一大目标就是阻碍白宫里的人为所欲为,成心让总统办不成事。历来的新总统,都会在短期的励精图治后尝到一五所成的滋味。到现在为止奥巴马没有成功,也不算失败。不过,事情没有作就被戴上诺贝尔和平奖这么一顶大高帽,则加深了人们对他的成见:风头出得太多,事情作的太少。右翼势力自然会添油加醋,把他塑造成一位高高在上、不知道普通百姓疾苦、被时尚所捧红的国际明星。这很可能使他在美国政治上失分。
无怪《时代》周刊的网站在第一时间就发表文章,题为“奥巴马的诺贝尔奖:他最不需要的东西”,称这一和平奖可能在政治上伤害奥巴马。该文同时也指出,真正比奥巴马应该获得该奖的人有的是。比如Greg Mortenson,立志在中亚被鸦片和军阀所摧残的地域为女孩子们建学校。这样的努力,可能被当地保守势力看作眼中钉,甚至会遭杀身之祸。但是,他以惊人的意志,已经在阿富汗和巴基斯坦建了130多所学校。这比起在美国顺得出奇、如今舒舒服服地坐在白宫里、并且已经为全世界所瞩目的奥巴马来,是否更应该获得承认和支持呢?
诺贝尔和平奖素有支持那些在底层奋斗的“小人物”的传统。象特瑞萨嬷嬷这样的获奖者,恰恰是诺奖声誉之所在。基督教讲“富人要进天堂,比骆驼穿过针眼还难”。这句话的魅力,就在于超越了现世的权力和财富。诺贝尔和平奖也应该如此,和权势划清界线。把特瑞萨嬷嬷拿过的奖送到世界最高权力者的桌前,未免太趋炎附势了。诺奖评委们当然知道奥巴马缺乏业绩,在声明中特别指出奥巴马的贡献在于唤起了人们的希望。殊不知,人们评价总统,首先要看他成就了什么具体的事业。唤起人们心中的希望这样的事情,应该是宗教领袖、鼓动家、畅销书作家等等人的责任。以如此单薄的理由把奖给他,让他坐上了盛名之下的轿子,只能让人们觉得他得到的非份之誉太多,成就太少。
美国在任总统获得诺贝尔奖,固然说明美国的国际形象改善了不少。但是,此奖在医改案的关键时刻抢了美国政治的核心新闻,转移了媒体的议题,对奥巴马绝无好处。如果今天人们热衷于讨论奥巴马配不配拿诺奖的话题,明天可能就会讨论他配不配当领袖。奥巴马理应当选总统。但是,这次他因为诺奖失分,就在于他得了自己不该得的东西。
评诺奖不是追星
评论
6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