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教师加工资和诺奖情节


给教师加工资和诺奖情节

 

三则消息让人陷入深思,一则是奥巴马获得和平奖,一则是高锟获得诺奖,还有就是我们的总理积极支持教师的绩效工资。这三则消息传递一个信息,我们中国人有诺奖情节,但久久不能获得诺奖,表面上已经很麻木,但我们的高层正在推进中国的软实力,特别是提高国民的素质,希望能够水到渠成地培养出世界级顶尖的科学家、作家以及经济学家。

 

毫无疑问,教师是整个社会文明传递之舟。温总理日前表示,中央财政今年已准备120亿元,全国计算大概是370亿元。这是对教师辛勤劳动的尊重。这也不是简单的涨工资,应该把薪酬待遇和个人工作成效密切挂钩。

 

总理说得很明确,增加教师工资必须要与教师的业绩为基础的。不过,由于教师工资在历史上都是很低的,因此,提高教师工资和待遇社会上质疑的很少,确实,教师工资有待提高,笔者以前也做过教师,知道教师们的辛苦,由于工资很具有粘性,教师工资的调整很费事。

 

最近诺奖发奖,大家对于中国何时获得诺奖感到渺茫。其实,关键是不在于何时获得诺贝尔奖,更关键的在教育如何沉下心来培养人才,培养世界级的人才,这就需要改变教育激励体制。温家宝举例说,最近,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英国首相布朗作了一次科技报告,认为英国这样一个不大的国家仅剑桥大学就培养出80多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这是值得自豪的。布朗认为应对这场危机最终起决定作用的是科技,是人才和人的智慧。

 

事实上,我们对诺奖的态度有两种极端,一种极端认为诺奖根本不是我们这个语言体系里最高奖,没有必要因为没有获得诺奖耿耿于怀;另一种是我们必须要加快夺奖的步伐,这关系到国家的软实力,和竞技体育拿金牌是一样的道理。

 

的确,诺奖的评审委员会对中国文化难以真正的了解,正像德国大哲学家黑格尔对中国文化的偏见一样,是出于不了解的缘故,这确实为我们夺金牌设置了障碍。同时,对于科学类的奖章来说,中国人也有一个很大的局限,就是很多大家由于语言障碍,又成了一个难题。至于诺奖的经济学奖,由于中国过去对于政治经济学研究和西方经济学没有多大的交叉点,还由于行政干预学术、官僚决定学术的陋习,也很难产生经济学大家。现在中国经济学教授,很多都是到过欧美留学回来的,这也算是与国际接轨吧,但现在还需要很久才能培养出来世界级的大师。这与中国经济地位位居第三即将奔向第二的地位极不相称。更重要的是,随着世界进入了过剩经济时代,以前短缺经济时代我们需要的是更多的科学家和工程师,现在这个短板逐步弥合,而经济学家和企业家的缺失又成为短板,严重制约着整体性的经济发展。特别是两次较大的金融危机发生后,人们开始反思如何更为准确地预测经济趋势以便应对好经济的异动,避免全民性财产的缩水和由于经济波动带来的社会不稳定。

 

我们的基础教育体系在做好接受前人知识的时候,做得很好,但如何改进这些知识,做的就不多。这主要是高考指挥棒这个大棒指挥的,这很危险。老师们迫于高考压力,都不敢浪费一点时间讲讲高考以外的东西,学生们更不敢浪费时间学那些与高考不相干的知识,更不用说去创新了。

 

高考目的就是考大学,考大学的目的是做官。这种思路越来越不能用了,现在学生毕业越来越多,官员总是稀缺的,因此,这条路注定是要失败的,那么,为了增加能力,这种为做官而学习的思路必需更正,官员的选拔机制也得改变。现在公务员考试很强调学历性的要求,这在提高了官员文化知识的同时,可能也扼杀更多真正适合做公务员的这份职业的机会。公务员工资和福利待遇也不能超好,超好了就会引发机构急剧膨胀,吸收不了就很麻烦,可能会阻隔社会上下流动,阻隔人才上下流动在历史上是非常危险的事情。

 

为了避免这种麻烦,建议还是要发展各色职业,让人才按着天资和能力进入自己更能胜任的职业当中去,这就需要官员们必须要一视同仁地对待各种职业。不能因为你是公务员,就比别人高一层。这种东西很可怕,因为很多时候,正是官员们的自负导致越权违法的事情频发。

 

不改变高考指挥棒的功效,很难真正培养出多少世界级的大师来。鼓励学生多思维,多向度的学习,应当成为教师绩效的一部分,教师的绩效成绩计算不能仅仅看考了多少人。

 

不过,由于中国的人太多,很多东西老是被异化,比如说各科竞赛,这是好事情,也是培养专门人才、激发学生研究兴趣的好办法,毕竟没有竞争就难以深入研究和拓展,但现在竞争已经严重异化了,以至于很多痛骂奥数。小孩子书包太沉重,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现在独生子女政策带来了极大的风险,家长们总是想把自己没有实现的愿望让自己的孩子替他实现,这很可怕,要知道孩子不是你自己的延伸,应当允许他们犯错,尊重成长规律。因为每个家庭只有一个孩子,大家都不敢有失误。于是,这个班那个班纷纷出现,但孩子们苦不堪言。

 

总而言之,诺奖情节可以没有,但是,勇于争夺各个领域的冠军的精神是不能没有的,随着中国即将成为第二大经济体,我们国力的提高,我们的软实力也得跟上去。但是,这是需要我们更多从基础做起,从提高教师工资以提高教师素质做起,从改进教育体制开始,从每一个家庭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