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立能力本位,应对本领恐慌


  确立能力本位,应对本领恐慌(赵秀峰/原创)

  【内容提要】“本领恐慌”一词是毛泽东在1939年的特殊年代提出来的,历经七十年而至今经久不衰,仍然具有其旺盛的生命力。本领恐慌的深厚根源是形势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实际工作的现实需要,从能力形成到能力本位不仅是观念的转变过程,而且是搞好各项工作的前提基础。以社会发展进步为基础的能力本位,把个人才能与社会需要有机地结合起来了,为人的全面而充分发展创造条件。本文主要从“本领恐慌”的提出、产生根源和应对措施方面试做探讨,提出应对本领恐慌的最佳办法是确立能力本位,把加强学习、注重实践和不断创新有机地结合起来。

  【关 键 词】本领恐慌 能力本位 价值变化 自我实现

  关于“本领恐慌”的出处,是毛泽东70年前针对干部队伍中存在的问题而提出。他说:“我们队伍里边有一种恐慌,不是经济恐慌,也不是政治恐慌,而是本领恐慌。正是我们党有了这种清醒觉悟和忧患意识,进而开展了延安学习运动以提高领导能力,取得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直至全国的胜利。随着工作重心从农村向城市、由革命到建设的转移,我们党始终没有放松执政党的能力建设,始终做到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当我们沉浸在建国60年来取得巨大成就的欢乐时刻,更应该居安思危,清醒地认识前路的艰难险阻,更加有种本领恐慌之感,而应对本领恐慌的最佳办法乃是确立能力本位,实现学习、实践和创新的有机统一,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

  所谓“本位”者,乃是有关发展的核心文化理念,即,一定历史时期存在于人的内心深处且支撑人的活动借以实现的核心文化价值观念。能力本位把能力作为人的存在发展的根本所在,把能力的有效发挥作为价值观的核心文化理念。树立能力本位思想,就是树立“凭本事吃饭”的思想,倡导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的思想路线和工作作风,避免“滥竽充数”现象的发生,这是一场深刻的思想革命。

  客观形势发展要求和主观准备不足是产生“本领恐慌”的深厚根源。本领恐慌,既是由我们所处的飞速发展的时代和面临的形势所决定,也与一些人不能根据形势和任务的要求善于学习、勤于实践,并以之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实际能力和工作水平有关。其实,本领恐慌并不可怕,而对本领恐慌的麻木不仁倒是最大的恐慌。在瞬息万变、一日千里的形势面前,在新的历史考验面前,矛盾无处不在处处在、无时不有时时有,加上激烈的市场竞争,无论谁都会心生“恐慌”之感,怀想有一大学生在临毕业之前,回顾四年所学知识无几、有“空空如也”之感,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和就业困难油然而心生恐惧,此时才能理解她为何“哇哇”大哭之缘由。只有“积极探索解决新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基本问题的本领”,才能努力克服本领恐慌所带来的不便。

  从“本领恐慌”的觉醒到能力本位价值观的确立,是市场经济优胜劣汰规律的必然要求。诚如恩格斯当年说过:市场不承认任何特权,只承认在同一起跑线上的公平竞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对全党和全国人民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在高标准、严要求面前产生本领恐慌是必然的。诸如:在复杂的社会生活面前办法不够多,面对问题和困难的束手无措和悲观失望,如此等等。提出能力本位是针对那些不学无术的人、混迹于官场的“官油子”而提出来的,其实质是充分有效地发挥人的潜能、创造能力和自主个性,实现能力主导社会和能力运作社会。

  应对本领恐慌的措施就是确立能力本位思想,这既是着眼于未来发展,又是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能力本位是一种价值取向,它冲破了传统的“官本位”、“钱本位”思想观念,确立凭本领安身立命的观念,实现了由狭隘“人情关系”走向机会均等和竞争规则的转变;能力本位是一种思维方式,它树立了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新的全新思维方式,注重后天作为和做事效果的结果思维;能力本位是一种资源配置方式,它要求人的能力与岗位达到合理匹配,实现了岗、权、责、利、绩、效的“六位一体”,要求做到在其位、谋其政、负其责、享其利、创其绩、增其效;能力本位是一种竞争机制,崇尚优胜劣汰的竞争法则,要求做到竞争上岗、能上能下、能进能出,努力创造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环境;能力本位是一种追求公正的自觉努力来应对本领恐慌造成的焦虑和不安,打破由非能力因素而造成的不公平,进而倡导根据人的能力贡献来合理配置资源。凡是有责任意识的劳动者,难道能在“本领恐慌”面前无动于衷吗?不会因本领恐慌而自暴自弃,唯有自强不息、急起直追、发奋进取。

  加强学习是应对本领恐慌的首要办法。在“知识爆炸”的年代,学习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迫切;面对本领恐慌,不仅需要承认的胆识勇气和忧患意识,而且要有持之以恒、“滴水穿石”的学习精神。“我们能够学会我们原来不懂的东西,我们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而且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没有现成的答案可循,只有加强学习,在学习中更新思想观念、知识结构和思维方式,才能探索新途径,开创新局面。作家王小平的《本领恐慌》一书,提出了与传统学习迥异的学习理念、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模式,揭示了真正的学习革命的主要内涵,同时揭示了学习这项本领投资,该往哪儿投、该如何去投的秘密。唯有深入学习,不断地丰富和充实知识,优化知识结构,全面提高素质,才能跟上形势,克服恐慌心理。

  注重实践是应对本领恐慌的有效措施。实践是一所大学校,实践出真知,实践出智慧。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正确的唯一标准,学习的目的就在于运用。一个人的本领大小,既来源于实践的锻炼,又赖于实践的检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是亿万人民群众的创造性实践活动,只有在亲自参加和指导实践的过程中,才能不断增长才干。

  不断创新的应对本领恐慌的动力源泉。创新的一个民族发展进步的不竭动力,理论创新推动政策创新,政策创新推动制度创新,制度创新促进立法司法。社会主义新制度的建立,给我们开辟了一条到达理想境界的道路;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理想境界的实现,仍然要靠我们的辛勤劳动和不断创新。

  实现从“本领恐慌”到能力本位的转变是建立在“四个尊重”基础上的,首要的是尊重不同劳动的在各自工作岗位上的能力全面而充分的发挥,这是毫无疑问的。我国目前正处在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任何新的价值观为人们认同仍然需要一个过程,但是谁也知道,“打铁还需本身硬”、“没有真本事不敢揽瓷器活”的简单道理,能力本位对于国家、社会、企业、组织、个人皆有益。应对本领恐慌的最好办法,莫过于倡导能力本位的价值取向,这是社会发展进步的强大动力源泉,“让一切生产要素自由流动,让一切创新自由迸发”的壮观图景,那将是一个“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和充满生机活力的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