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0月的预言,现在应验了(2010.4.23)


 

 

三个理由:房地产拐点,就在2010

(经刘军先生指点而写)

观察和理解政府的意愿和实力,是我们预测房地产市场未来趋势最准确、最便捷的途径。往大说: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不允许房地产高不可攀。

 

第一个理由:属性使然

房产事关民生,就如同医疗、社保、养老、教育一样,并不是、也不能是完全意义的市场经济中的商品。安得广厦千万间、居者有其屋自古是人民的理想。在目前的中国,政府出面来解决住房问题,更是有此实力、有此动力。

而房地产市场,正是所谓容易被宏观经济政策所左右的一个市场,政府如果有意愿调控他,易如反掌。

在此罗嗦一句:通信在某种意义上,也是社会公共产品,有的城市已经在尝试建设所谓无线城市,在市政设施、公共场所建设完全免费的宽带接入,由政府买单。

但是政府对房地产,是不可能、也不应该买单的。所以只能是宏观调控。

第二个理由:逼上梁山

多年的观察告诉我:我们的改革大多数是到了非改革不可的时候才改革。如大学生的分配,实在不能再继续包分配了,所以改为双向选择;军人退伍的安置,实在没有能力再继续那么安置了,所以改为货币安置……

如今的房地产也是如此,再也不能这样继续下去了:

一是房价高得玄乎,老百姓再也买不起了。如果连续6个月都是量跌价升,政府一定会出手。

二是老百姓买不起,不是政府愿意看到的。政府是希望城市化(至少是城镇化)的、希望社会和谐的。而房价高了,不仅使政府的希望落空,而且对消费、投资、出口三驾马车的影响也相当大。

第三个理由:准备充分

我相信政府现在是有预案的:一是取消土地的招拍挂,降低土地成本;二是开征物业税,补充地方财政的同时抑制过度的炒房现象;三是有的地方政府如重庆,市长明确表示住房价格要控制在6.5年收入范围内;深圳也在进行物业税的试点;四是开通新的投资渠道,创业板、中小板都是为低碳经济、为老百姓的剩余资金提供新的渠道,悄悄为理顺房地产行业做准备。

政府的希望是:房地产不成为投资、特别是不成为过度炒作的对象。健康的房地产将是:价格合理,老百姓买得起。这样可以推进城市化,也就可以解决老百姓的住房问题(廉租房、经适房都只能是补充),也可以拉动内需,也促进社会和谐。

对房地产,我其实认为长远看,还是会涨的。只是涨幅和物价相当即可。但是大幅度、持续涨是不可能的。
房地产,最本质的属性是住,是普通商品,也是公共商品,而不是投资品。房地产现在差不多是投资品了 ,这是危险的。是吧!

希望大幅度降价是不可能的,同样,希望大幅度、持续涨价也是不现实的。

政府管控房地产价格有三招:

一是分流资金,把股市、基金、创业板做好,自然会分流房地产的资金。

 二是打击过度炒作,办法是高税,征收物业税(防止你空置),三是降低土地的招拍挂费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