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地商会聚中原 系列一 川渝商会


开篇的话

       在《破解中原广告迷局》中,谈到商会在经济发展中的巨大作用,因为商业性质,更适合在商报进行,以后将陆续连载:

  1997年,郑州第一家外地商会——郑州泉州商会成立。如今,郑州外来商会已经走过了12个年头。

  12年来,外地商帮在郑州发展迅速。以浙商、闽商、鲁商、楚商、潮商等为代表的外来客商,汇聚中原,抱团打拼属于自己的商业河山。

  如今外地商会在郑州已发展到20多家,在郑州创业的每一个外地商人,几乎都能找到自己家乡的商会。但身在异乡,成员之间组成商会的过程也可能更为艰辛,任何一个商帮的背后,都有一系列难忘的故事和经历,都有属于自己那方山水里抹不去的地域性格。 

  “关注外来商帮”系列报道。我们将描摹外来客商各自不同的地域性格,成员结构,讲述他们在郑州创业的酸甜苦辣,展示他们在郑州各行各业的商业版图。让郑州人了解身边的异地客商,让我们知道,他们,一样在为这个城市的建设和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自古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从巴蜀这块神奇之地走出来的商人,又有什么不一样的性格?

  “男人火暴,有胆魄。女人秀丽,有韧劲儿。走惯了天下最难的蜀道,吃惯了最火爆的辣子麻椒,四川和重庆人的耐力、爆发力是最强的。”

  川渝商会的秘书长王邦友这样总结川渝人的个性。语速极快,嗓门极大,表情热烈的他,就像家乡沸腾火热的火锅,麻辣爽利的味道呼之欲出。

  毛胜杰的“劳务大军”

  角色:河南秦川劳务有限公司董事长

  地域性格:刚烈火暴

  川渝自古就神奇。

  三峡峨眉,九寨黄龙。壮观秀丽的巴山蜀水,留下的不光有刘备诸葛的故事,有李白杜甫大文豪的传说,更孕育出了十大开国元帅里的四大元帅。“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还有国家主席杨尚昆都是我们川渝人。”说起家乡,川渝商会会长张泽高很是自豪。

  这样的山水里,男人多刚烈火暴,女人多秀丽坚忍。这样土地上走出来的商人,更是自有吃苦耐劳的性格。

  四川广元人毛胜杰是21岁到郑州做建筑劳务公司老板的。在此之前,胆大的他16岁就跑到了东北的建筑工地,干了几年之后在老乡的帮助下接了几个工程。1996年,他接下关虎屯农民公寓。没有启动资金,他跑回老家贷款,“那时候为了省五毛钱的公交费,我可以走两个小时的路。”干活的100多人都是亲戚老乡,他们在毛胜杰最困难的时候给了他最大的支持,“为了和我共渡难关,没人提工资,只管吃住就可以。”在这些老乡的帮助下,毛胜杰第一个独立的工程顺利完工。

  1997年,省内一家知名的房地产企业搞集团会所,林州的一个建筑商接下了工程。“但工期安排得相当紧,1.2万平方米的工程,规定工期45天。”建筑商在省内找了一圈劳务公司,都说无法完成。“有要求80天的,也有要求120天的。”最后建筑商找到了毛胜杰,毛胜杰心里也没底儿,“但这个开发商是我生命里的一个贵人,现在他有难处,我必须帮人家。”

  毛胜杰说到做到。他带着自己的“大部队”进了场。“干活的人分成几班,白天黑夜连轴干,我也住在了工地上,我们每天睡觉的时间不超过4小时。”43天,毛胜杰按时按质地完成了工程。因为这件事,毛胜杰在业界获得了一个“拼命三郎”的称号。

  人缘极好的他,却也有四川人性格里的火暴和刚烈。在承接安阳一个工程的时候,原来规定垫资30%,在毛胜杰已经垫资70%的情况下,建筑商仍不付款。“刚开始打电话他说没钱,后来连电话也不接了。”气急了的毛胜杰宣布停工,开发商擅自让另一帮人入了场。毛胜杰带着人把建筑商堵到了办公室,与他理论,“我说不能让你这样的人再去坑别人。”言辞激烈间,毛胜杰带来的员工忍无可忍,与建筑商混战在了一起。事情最后的结果,是建筑商没几日就结清了全部的欠款。

  “我做人的信条是诚信做人,不找事,但也不怕事。忍无可忍的时候,我也会爆发。”

  现在的河南秦川劳务有限公司,已经有员工三千多人,每年承接120多万平方米的工程,建造了郑州灯具市场,丰庆嘉园、郑州火车站职工住宅楼等一大批地标性建筑。“我们的劳务大军,一年四季除了春节回家外,无论夏收夏种,还是秋收秋种都不返乡,很多建筑施工方面为了赶工期,都会首选我们四川人。因为特别吃苦耐劳,特别能征善战,川渝劳务大军在市场上很有竞争力。”

 

  一个女人的10次创业

  角色:圆方集团董事长

  川渝商会常务副会长

  地域性格:秀丽坚忍

  四川商人的泼辣坚忍,在圆方集团董事长薛荣身上,显露得最为淋漓尽致。

  她是川渝人嘴里的幺妹儿,也是河南人的媳妇。1993年从曾经最红火的格林兰大酒店客房经理的岗位上下岗,她承包过鱼塘,开过饭店、美容院,卖过家电,“呵呵,可能是我太笨了,九次创业,九次失败。”

  婆婆生病,她去夜市上卖香辣螺丝。重庆大学77届本科毕业的大学生竟沦落到这种地步,她连熟人都不好意思面对。可她还是咬牙扛了下来。“当你说生活的时候还可以选择面子和虚荣,但当你面临的是生存时,就什么都可以承受了。”

  失败时她也哭,“但哭过后就怄气重新开始,我就不信我干不成。”

  1993年冬天,她开始做起保洁,在接了一个门面房的清理工作之后,1994年她注册了自己的圆方美洁公司。5月,河南电视台大楼竣工,得到消息,薛荣跑去联系,人家说要计划书。从不知计划书为何物的薛荣跑到图书馆查资料,“当我写好计划书时,已经是第二天早上7点。21页的计划书,我写了整整一夜。”这份计划书后来成为河南保洁行业的计划书样本。

  她的拼命感动了当时负责后勤的领导,最终薛荣拿下了公司第一桩大生意。“20层的大楼,满打满算只有19天的时间就要验收。”她带着16个人进驻大楼,饿了吃馒头咸菜,渴了喝自来水,蹲在地上擦得久了,支持不住就跪在地上擦。为了节省时间,她晚上铺块凉席睡在工地,累得实在受不了就睡一会儿,醒了就接着干。“当最后一天通知验收合格的时候,我高兴地蹦了起来,但随即扑通一声坐在地上,再也起不来了。”

  依靠这样的吃苦耐劳和诚实守信,薛荣的员工公司迅速扩大。现在的圆方已经是拥有一万五千名员工,21家分公司,涉足家政、物业、人力资源和房地产经纪等八个行业在内的集团公司。

  圆方要做的,是中国保洁行业的第一品牌。但在北京和山东开分公司时,有人看不起河南人。她说:“我是重庆人,也是河南人的媳妇。我觉得别人怎么看是他们的事,人的尊严不是自己喊出来的,而是靠自己一点一滴做出来的。”

  泼辣,有韧劲,不服输,这是别人对薛荣的评价。“其实这种品性是一方水土养就的,很多四川商人身上都有。”

  人在郑州巴适得很哟

  角色:利城置业有限公司董事长

  川渝商会会长

  地域性格:他乡即故乡

  作为跟河南一样的人口大省,现在在河南的川渝人有100多万,经商的就有20多万人,遍布餐饮、劳务、鞋业、酒类等20多个行业。“在鞋业市场,除了温州和浙江商人,经营鞋业的川渝商人已经达到几千家,占据了河南鞋业市场的半壁河山。”重庆诗尼娅鞋业有限公司总经理严小平说。

  但在张泽高看来,川渝商人的很多企业因为小而散,竞争力并不强。“除了三全集团,很多企业规模都不算很大,更别说做到上市公司了。”

  在家人人是条龙,出门三人是条虫。个性强,习惯单打独斗,这是老话总结的川渝人的个性。正是意识到了这样的竞争劣势,在郑州经商的川渝人2006年成立了河南川渝商会。

  作为发起人之一的张泽高被大家选为会长。张泽高是1969年大学毕业来到河南的。火车站广场改造,二七广场,中原路立交桥……他参与和负责设计的许多方案先后在这个城市里完美亮相。

  有一次,单位领导派他负责设计金水路医学院附近的市政改造,他独辟蹊径把两个路分别往南往东一撂几十米,形成了一个三角形的小公园。“现在街心公园司空见惯,但这在三十年前绝对是个创新。”设计方案被送到领导的案头,看着思路清晰,方便却又新颖的设计,时任的市委书记大加赞赏。当他听说张泽高正为远在东北的爱人调动而去留不定时,当即拍板:“这样的人,咱们必须留下。”

  从书记的桌子上拿张白纸写了申请,市委书记当即在申请上签了字。本来要回北京的,张泽高就这样留在了郑州。这一留就是40年,“从此就在这儿扎了根。”

  今年他70岁。乡音未改,可鬓发斑白的他,举手投足,已经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河南人了。

  如张泽高一样,把他乡变成故乡的,在川渝商会里还有很多。在郑州把汤圆做成上市公司的三全集团董事长陈泽民,在郑州开了21年饭店的天府酒楼老板张碧芳,在郑州做出了多个河南地标性建筑的东方建筑设计有限公司董事长李群……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

  这个城市里有他们的家人,生意,有他们看惯了的桥,路,建筑,风景,一切熟稔得仿佛就是故乡的风貌。他们在这里挣到了财富,也影响和改变着这个城市。这样的状态,用当过军人的王邦友的话来说就是“巴适得很哟!”

  商会名片:

  河南省川渝商会是四川重庆商人在河南自发的民间社团组织。它自2005年9月筹备,2006年10月注册完毕,成为全国第一家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跨地区省级异地商会。

  从创会时的100多家会员,发展到现在的近千家会员,川渝商会只用了短短3年。现在的川渝商会,20多万川渝商人已经遍布餐饮、建筑、劳务、酒类、鞋业等20多个行业。出现了三全食品、海底捞、圆方物业、邦成担保、秦川劳务等一大批知名企业。

链接阅读:破解中原广告迷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