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周游很艰难
上次我们讲到了55岁的孔子带领颜回、子路、子贡、冉有等十余弟子离开鲁国,开始了长达十四年之久的周游列国之旅。
话说到这里的时候,有的朋友就看出来了两个问题:
其一、孔子的这次周游列国之旅的时间非常之长,前后长达十四年之后;
其二、孔子的这次周游列国之旅去的可不是一个国家,而是很多国家。
随之而来的便是下面的另外两个问题:
其一、孔子的这次周游列国之旅为什么要那么长的时间呢?是因为太不受人家欢迎而没处去了呢?还是因为太受人家欢迎而不好意思离开人家的那个国家呢?
其二、孔子的这次周游列国之旅为什么要去往那么多的国家呢?是因为每个国家都太不喜欢他而刻意的去驱逐他而导致自己实在是没有地方可去而又被迫去往了另外一个国家呢?还是因为每个国家都太喜欢他而刻意的去盛情欢迎他而导致自己实在是不得不再度前往一个更加陌生的国度了呢?
话说到这里的时候,我想起了一句民间俗语:老鼠过街,人人喊打!我觉得呀,这句话要是用到龙老夫子此时的状态那可是再合适不过了。当然,诸位读者您的心里肯定要纳闷:孔老夫子?至于混到如此的地步么?
您还别说,还真的是如此。可问题在于:这到底是为了什么呢?
诸位有所不知,那个时候的孔子啊,已经在列国中小有名气了——按照今天的话讲,那也是个身边由着众多Fans的一个名人了。
这里,我们还要注意一个问题:那个时候的通讯极为不发达——也就是说,很有可能出现下面的这样一种情况:人们只是听说某某人非常非常有名气,至于他为什么有名气,那可不一定了解。
巧了,孔老夫子恰好遇到的正好属于此种情况。
故而,小有名气的孔子师徒一行人马经常遇到的便是下面的这样一种情况:孔子师徒一行人马刚一到达某个国家,就会立即受到列国诸侯的热烈欢迎。问题在于:欢迎宴会之后呢?
孔老夫子总会对当前的时局和某国的对策发表一下自己看法吧?麻烦就出在这里了。
向来主张儒家的孔子——儒家的主张是什么啊?当然是“仁”啦,“礼”啦什么的——当然就要劝说这个国家的国君要如何如何的“仁”和“礼”,才能使自己的国家兴旺发达。
这个时候,别说人家国君啦,就是您,也要思考思考:孔子的这些“仁”和“礼”的主张,在春秋战国那个非常混乱的列强争霸时代,能行吗?答案呢?肯定是不可能成功的,是吧?
于是乎,现在,轮到了曾经非常的热情的邀请孔老夫子一行人马前来本国的国君为难了:您说,谁知道这个小有名气的孔老夫子一行的主张居然是如此的啊,早要是知道如此,我就不邀请他们了啊?可是,在现在的这种双方都非常尴尬的形式下,我该怎么办呢?对,最好是先逐渐的减少与孔子师徒一行人马的接触,让他们自己先感觉到没有什么意思,然后嘛,他们那么聪明的一拨人,肯定自己就会悄悄地不告而别的溜走了——再去往另外一个国家了呗。
这一回,您就知道了,等待着离开路过之后的孔老夫子师徒一行人马的前途,究竟会是什么了吧?
好啦,前面说的都是理论上的推测。真实的情况到底如何呢?让我们来关注一下孔老夫子师徒一行人马的第一站——卫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