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80后婚姻”


简单的工作却时刻充满着风险,这就是一个外贸业务的宿命。如若为了腰包的分量那么你就需要足够的心态去承受那份似有似无的压力。一份要么惊天动地要么平静无声的压力。每天都面对着电脑这个没有情感的机器,让自己似乎都失去了对待情感的依靠。回邮件,打电话,与船公司和物流公司永无止境的沟通和砍价,让自己不得不练就一副好嗓子和灵敏的语言辩解能力。自认为自己在这方面有比别人有优势的地方,喜欢语言,喜欢在语言里抓细节。同学和老师都认为我会是一个好的辩手,尽管在学校里我拿了全校的最佳辩手。可那并不能满足我对语言的渴求。无数次的比赛让我渐渐的开始迷恋那赛场的气氛和厚重声音的广播听。喜欢上了在播音室里对着麦克风和耳麦讲话的感觉,一切的一切我都认为自己以后会成为一个播音员,可老天爷却让我站在了外贸业务的职位上,重复着语言散发的商业味道。重复着陪客人会议和吃饭,重复着与陌生物流公司人员一遍一遍的砍价。那看似光鲜的工作让我多了一份说不明的累。
  今天的工作并不是特别的繁杂,在忙中也开始了偷闲。和在附近城市的同学们天南海北的胡侃。“侃”北方人的俗语。在我们东北那叫“唠嗑”。喜欢这样的俗语地方语言,有种亲切,在群里和大家聊着有的没的思念和对十一以及明年的新计划。但更多的是听大家对工作乏味的抱怨。这是80后的通病,对于工作习惯了无聊,习惯了适应,也习惯了兑付。谈着谈着,大家说了大学班里谁结婚了,其实结婚这样的字眼在我们谈论的范围一点也不夸张,反而没有“结婚”的人才引起了注意。班里已经有3对结婚了,而清一色的是男生。我们不清楚是女孩子们要求高了,还是社会流行大龄女青年。我们的年龄虽然离“大龄”还有那么几年,可对于班级里其他女孩子来说已经是迫在眉睫的事情了。
  当大家开始调侃某某为什么还没有心上人时,是不是要求高。答案是:只要是男的就好,只要有责任就好,只要同学历就好”可当细数起来这样的人看似很多,当你真正遇到这样的男人时,男人会因为自己的条件不好而却步退出。因为不是所有人都是“富二代”
  “婚姻”之房子。男孩子的观点现在已经上升为自卑,所谓自卑来源于:“没有存款,没有车,没有房”现今社会房价高的像登天,简直是遥不可及。对于一个普通两室一厅的20-30万来说,怎会是一个刚毕业或毕业3年以后人所能承受的呢?从毕业到适应工作都需要一个缓冲的阶段,除了日常的必需品,再节衣缩食也是不可能达到的目标。这不仅仅给男青年施加了强大的压力,更加重了男青年对生活和婚姻的恐惧。而社会现实的开始把所有责任附加给80后的群体身上。只见到开发商大肆的建房,却不见真正有多少楼盘被哄抢。记得有一则新闻报道,在西安已经出现了15平方的适用房。便于没有经济能力的年轻人购买,而房子小的不能容下任何大的家用电器,设置连洗澡淋浴头都在马桶的上边。也就意味着坐在马桶上洗澡。我不敢想象960万的国土上,居然人们开始随着经济发达慢慢的失去了自己的领地。一个可以依靠的“地盘”。
  “婚姻”之情感。婚姻是一个不仅由情感和法律维系的社会关系,更是一个国家和民族不可缺少的群体。而当婚姻的字样开始让人们慢慢产生负担。房子买不起,男人女人开始因为一个产业链慢慢的降淡情感,单一的加重了“同居”和“租房”现象的负荷。随之社会的责任和义务也渐渐不够明朗化。本来随着改革开放,80后的人们在思想和意识上与70、60、50有显著的两极分化。在开放程度上已出现了大幅度的负面影响。人们对婚姻的观念也转变为“丁克家族”或“只为享受”。责任的淡化会融入人们对情感和义务的不看重,不在乎,甚至丢弃。加速未婚怀孕和遗弃婴儿的丑闻。
  谁都厌恶孤独、谁都讨厌寂寞,谁都想要一个温柔的吻、一个妩媚的笑。可当现实这样的因素摆在面前时,不是山盟海誓就能化解所有的恩与怨,心酸与苦辣。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这就是当今社会最最真实的心声。我们不可能去找个世外桃源过上织女牛郎的惬意生活,而拼搏上进才是成功的硬道理。爱一个人就要让她过上幸福的生活,不会让她受到一丝伤。这是男孩子最喜欢说的话,却是最难实现的誓言。
  希望想要踏入婚姻的男女。男人多多努力,女人多多理解。因为“婚姻”是两个人的平淡+点滴浪漫+彼此努力。不要让婚前的问题丢失一份来之不易的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