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7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考察国庆节日期间北京的安保、交通、旅游工作,在北京地铁4号线西单站亲自购买一张电子车票通过电子检票口进入站台乘坐地铁考察工作引发网民热烈讨论。一个大国最高领导人,在考察调研、体察民生时,处处都按一名普通百姓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不能不让人感慨万分。而反观我们有的党员干部,官不大,架子不小,在深入基层调研时,动辄警车开道、前呼后拥,“坐着汽车转、隔着玻璃看”,昂首叉腰作指示,慷慨激昂作报告,可谓是官气十足,广大人民群众对此十分厌恶。
我们常说,党员是旗帜,是方向。老百姓中也有“群众看党员、党员看干部”的口头禅。因此,党员干部的一举一动都影响着党风,影响着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和地位。十七届四中全会已经明确提出全体党员干部要加强自身建设,增强忧患意识,居安思危。笔者以为,作为一个党员干部要时刻不忘公仆身份,时刻注意自己言行,要说“群众话”、迈“群众步”、贴“群众心”。
说“群众话”就是要学会说群众语言。毛主席说,射箭要看靶,弹琴要看听众。党员干部只有善于运用群众语言,讲出的话联系实际、有的放矢,群众才愿意听、听得懂。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与群众交流,才能看到实情、听到真话,为制定正确的政策措施提供事实依据。而那些脱离群众理解和认知实际的宣教,是毫无实际效果的。因此,广大党员干部要学会“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努力学习群众的语言,注重说话的对象,让群众不但听得懂,而且听得习惯。
迈“群众步”就是要在行动上和普通群众保持一致。群众看党员干部,很大程度上是看他的所作所为,只有从细节上、从行动上把自己混同于一般群众,从群众的身份出发去体验、去实践,对于群众的困难、诉求,高度重视、优先排序、切实解决,才能让群众感到真诚与温暖,感到放心和满意。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要知道党委政府的政策措施是否真的便民、利民,是否让让人民群众满意,就要亲身实践。所谓实践出真知,只有真正的亲身实践了,才会有真切的体会。
贴“群众心”就是要做到视人民利益高于一切,心里时刻装着老百姓。“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郑板桥的诗句可以说是为官者的最高境界。思想是行动的指南,只有党员干部的思想真正被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所占据,就能去除一切私心杂念,挡得住一切诱惑,就能在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上毫不做作的与人民群众打成一片,就能真正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与拥护。
说“群众话”、迈“群众步”与贴“群众心”
评论
8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