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碎片:历史上的学术造假


 

近日看到复旦大学有人学术造假的报道,联想到这些年来愈演 愈烈的学校学术造假、抄袭成风,忽然的想起曾经看过的历史上的学术造假(剽窃)来。

《续仙传》记载,五代十国时的南唐泉州人,道士谭峭(字景升)经过数年的刻苦修练与苦心思索,结合自己必得体会撰写出了一本洋洋大观的名叫《化书》反映道家哲学思想的书来,该书是道教的重要教材之一,与四子真经相提并论。这个谭峭(景升)也算是出身名门望族,是个仕宦之家,他老爸谭洙是进士出身,曾任国子监司业(大概相当于现在国立大学的副校长,不过那时候全国可是仅有位于首都的这一所),属于教育家之列了。因此,谭峭可是受到过良好教育的,但是,这位却没有走科举之路,而是喜欢黄老之术,走上了与他老爸迥然相反的道路(“洙训以进士为业,而峭不然,迥好黄老诸子。”)。老爸在首都(当时的南唐首都在现在的南京)当官,他则道冠博带,一柄拂尘云游四方去了(“出游终南山,继游太白、太行、王屋、嵩、华、泰岳,不复归宁”)。而且与鲁迅先生曾经在《祥林嫂》上提到过的陈抟老祖做了好朋友。并在终南山上完成了他的那本叫作《化书》的大作(陈抟称:“吾师友谭景升始于终南山著《化书》”,由于陈抟的这一句话,使得后人得悉事实真相,否则,这一剽窃将成为事实)。

后来,谭峭云游到当时的首都建康(今江苏南京市),见到了当时的宰相齐丘,于是就把书送给宰相大人,说“我这本书怎么、怎么,希望老老先生能够赐个序,以便珠联璧合,流芳百世。”本来想借宰相大人的名头,使书更为流行,没曾想,这位宰相大人却起了私心,竟然据为已有,改名为《齐丘子》(一说,题齐丘子撰)。轻松的就将他人辛苦劳动的果实变成了自己的了。 

  原来古人也有学术造假(剽窃)的,看来这学术造假(剽窃)也算是古已有之,历史悠久了,只是不知道是不是“传承有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