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得向普通公民致敬的国家将前途无量


      “你选择向谁致敬”,这是昨天本报刊发的文章标题。写那篇文章,是缘于日前《南方人物周刊》刊发的一篇文章,作者是龙应台,题目叫“向失败者致敬”。当然,不是每个人都有龙应台那种豁达情怀的,但基于文明与人性的视角,我们应该向那些普通的父辈们致敬。

  德国前总统魏茨泽克曾说过,“闭眼不看过去的人,对现在和未来也是盲目的。”今天我们当然要看到父辈们曾经汗水落地生金,明白是父辈们以行走的人生开辟了现实的道路。不过,在新中国成立60年这样的时间节点,在国家意志的宏大叙事下,在向那些为新中国成立与建设做出贡献的先行者致敬的同时,现实生活中的每一个普通生命,其实更应该获得应有的致敬与感恩。

  于是,“谁选择向你致敬”,也就应该成为一个值得探询的现实命题。相信许多人还记得,在2006年,美国《时代》周刊评选出的年度人物,就是代表网民的“你”。当时,作为普通人身份的“你”,击败诸如美国总统布什、伊朗总统内贾德、古巴领导人卡斯特罗等人光荣上榜,曾经让全世界无数普通人欢呼欣慰。那其实就是对普通人的权利主张。从中也不难看出,在世界的时代记忆里,“你”扮演着多么重要的角色。

  新中国60周年的庆典,是一个国家在进行宏大的追怀与致敬。这种致敬,不仅属于历史,更应该属于现实,属于正在为新中国建设奋斗的每个人。这些普通人中,其实就有你。是的,也许你的贡献与价值没有得到过多的诠释,你的故事与情感也并不为太多人所知,甚至你还在遭受着某种苦涩与不公,但是,你具有国家公民的身份,就决定着你应该得到呵护,你的平凡也可以获得致敬。

  懂得向普通公民致敬,这本身就是一种国家品格。在今天,没有多少人再盲目笃信苏格兰哲学家托马斯·卡莱尔的那种历史观———“世界的历史不过是伟人的传记而已”。历史的路径,其实都是由普通民众铺就的。就像对于“一将功成万骨枯”,绝不能只看到那“一将”的光环,而看不到深埋于大地的“万骨”。而现实的伟大成就,也就是由现实中每一个普通公民铺就的。随着时代的进步,向平凡的生命致敬,已经成为一种国家意志的选择。比如去年汶川地震,国务院就专门发文,设立全国哀悼日,以国家名义向黎民百姓致吊慰之忱。

  也就是说,那些活着的平凡生命,也就是“你”,更应该获得致敬与感恩。“不容青史尽成灰”,但青史往往也还是会成灰的。对现实的记忆与致敬,有时其实比对历史的追怀更有意义。现实就是由每一个普通的你构建的。现在,我们需要公民之间的彼此致敬与感恩,也同样需要以国家叙事的方式,来向每一个普通生命致敬。而这种致敬的最好方式,其实也就是给予每一个普通生命足够的良善、权利、公平、正义。

  一个懂得向普通公民致敬的民族,将更加尊重现实,对未来负责,也将有着不可限量的前途。在这个举国欢庆的时候,在盘点现实成就的时候,平凡的你,是否感受到,谁在向你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