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共赢才是无法仿效的灵魂


  合作共赢才是无法仿效的灵魂

  组建直销人自己的平台空间,解决资本和知本两权分离合作共赢的想法,也许会被许多人嘲笑为遐想空谈,但是这个想法却始终挥之不去。

  合作共赢是趋势潮流,各种资本应该有相应的话语权,合作只是方式,共赢才是目的。集众人之私成就大公,利用人的贪欲做善事,是尊重人性、尊重现实、尊重市场的思维。

  就本质来说任何经营活动都可以用组织经济分配的理论来解释。募捐是组织经济爱心分配,彩票是组织经济幸运分配,保险是组织经济补偿分配,银行是组织经济规则分配,基金是组织经济运作分配,股票是组织经济无序分配......为什么不可以组织经济有序分配?怎样组织经济、怎样分配属于技术层面问题,组织经济可以多种形式,分配规则也可以多种方案。

  中小企业和直销人可以联合打造平台组建异业联盟、同业互补,风险分担、资源公用、利益共享,根据产品的特点整合进网络销售渠道,统一筹划、统一调度、统一行动,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减少浪费避免无用功。有的产品不适合做敲门产品可以做跟进,有的产品不适合销售可以赠送,只有满足消费者需求,让消费者满意实现认同消费才不会有后遗症。通过产消对接减少中间环节和费用,实现产品的合理相对低价消费,体现其需要价值,从而完成组织经济进行有序分配达到共赢的目的。

  金碑银杯不如口碑,经营信用才是真正的长远,赢得人心口碑才是最大的赢家。众所周知银行信用等级是高于商业信用的,银行也是商业机构,因为银行经营的是特殊的商品—货币,所以银行信用单独分离出来。国家信用更高,其实国家信用或者政府信用、政权信用是一种强权信用,你不得不信,不能不信,不信不行。但是最高的信用等级是人心,公道自在人心。信用存在价值的前提就是创造信用的人必须守信用,以此为基础才会有价值。

  但是现实的问题用诚信却无法赢得诚信,所以集众人之私成就大公寓意深远。从信用角度理解人际网络传销模式你会看到更深层次的东西。不要因为有人不讲信用就失去对人、对亲朋好友的信任。如何让人们之间的信任更紧密才是中心重点,人们分析、设计制度的时候,这是首先考虑的原则。

  所有的营销工作实质都是拉人、留人、用人。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每个人都为回报工作,都是在工作量、工作难度、投入回报之间,根据个人当前情况做综合平衡取舍机会成本,投入金额少的关注回报率,投入金额多的不仅关注回报率还关心本金安全性。直销也不例外,同样遵循这些原则,直销人的选择也是这样思维。

  那么投入多少算多?回报多高感兴趣?损失多少能承受?不同的对象认同数值不同,就目前来说针对广大直销人员如何量化?是不断重复工作还是一次性投入?工作量和投入的量化值多大适合?对应的回报曲线怎样才符合人的贪欲度?

  按劳取酬是铁律,总不能天上掉馅饼。具体问题可以概括以下几条重点:

  1.产品的成本价占零售价格的比率,这是性价比的基础;

  2.投单的金额;

  3.直推的工作报酬比率;

  4.间接报酬大小;

  5.最终获得报酬总额;

  6.获得回报时间的长短。

  直销奖金制度虽然是产品利润空间的分配,但由于也是属于投资经营,所以要根据产品特点来设计。是属于一次性投资还是不断重复投资?对于价格高不经常消费的产品,适合一次性投资,对于价格低需要不断消费的产品,可以考虑重复消费。为了保证获得可观的回报,采用矩阵加级差混合形式比较适宜。至于是多大的矩阵和级间差别,则是技术层面的事情。当然产品不同数值不同,但不要搞沉淀陷阱。

  利润空间分配受下列因素影响:

  市场定位决定了终端零售价,从而决定了分配空间,别人卖900,不可能卖1000替别人抬价,其他分销渠道供货价格最低290,供货企业不可能280供货少收入,集约消费薄利多销虽然都这么说,实际上供货企业往往是多买才薄利让价,是多销薄利。

  根据直销商的意愿定价,根据消费者认同度定价,厂家不能少收,直销商不愿少得,那么最终价格是多少?如何平衡?直销产品价格能否降下来?价格虚高的原因在哪里?当把这些当作数学题做的时候,会发觉可以演绎出无数方程。

  让参与者赚能看到、能掌控的钱才有积极性,工作任务和报酬对应是自己掌控的,赚不到问题是透明的,这样才能保证人人都热情负责,大家解决问题效率才高。

  有的公司由于产品价格低,需要不断重复投入,为了快速敛财便鼓励做大单,加大直销人的投入势必造成底层新人的囤货积压,迟早会爆发问题。设计崩盘的制度加大诱惑力再制造限制条件留下沉淀,是为了快速启动市场的技巧,因为明知肯定拿不到才敢忽悠。既然不想投机何必制造陷阱?消费者或者最底层的庞大人群才是口碑的主要力量,损害这部分人利益,不能堵住这部分人的嘴不会有口碑只有口水。

  不设陷阱何来陷阱?不想骗人怎会骗人?只要真正信息对称公开透明,损失风险变成明示就不是陷阱而是过程了。有奖使用性价比最高,低价使用性价比合理,大多数人低价使用,一部分人有奖使用,如何分配量化这个比例数值?列、解这个方程,选择一个适合实际的解就是方案。数据孤立无对错,信息关联有乾坤,相信数据不迷信权威,结论来自于科学缜密严谨的论证分析,想当然只能影响深入的探索。

  有兴趣想列解这个方程的,不妨大家坐下来论证一番,只有争鸣才能得到真相。抛砖引玉不如众人炼金,欣赏自己的炼金更有意义。其实通过探讨集思广益,结合企业具体情况,出台大家制订的市场方案,大家参与大家执行才是目的,等于集体制订市场方案集体负责推广运作。如果联合几家企业共同运作、费用分担、资源公用、利益共享,应该事半功倍。

  不想加入炼金的行列吗?不想展示你的炼金术吗?有兴趣吗?有想法吗?想参与吗?欢迎敢于吃螃蟹的志士,燃烧炼金烈火千锤百炼真金美玉。

  网络社会体现的是以人为主体的社会资本,社会资本如何体现价值去和其他资本置换?如何从置换中互补升值相得益彰互有裨益?也许是问题但也是解决问题的切入点。

  在网络社会或者社会资本中我们需要什么?无非是信息而已。人作为信息源,不仅接收信息、传播信息,还要创造新信息。事物的发展就是信息的滚动发展,从接收信息始,到处理所接受的信息产生新的信息,继续传播、继续处理、继续创新......

  互联网无疑为信息流的传播提供了良好的手段,但如何吸引信息源才是根本和关键。没有信息源等于网络无结点,漂动的丝线是不牢固也无法网住价值的,网络管理更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没有具体目标的管理只能是虚谈。个人只是一个水滴,再大的水滴也逃脱不了被蒸发干涸的命运,只有汇集成江洋大海,才能汹涌澎湃波澜壮阔,连小河沟都形不成何谈社会资本等价置换?粗放式的营销时代已经过去,而精细化、数据化的营销模式才能在新的市场竞争中取得比较优势。明明是好产品好项目,但个人能力有限不会经营很容易失败。而且财务、税务、电子商务、数据库......这些最起码的要求和高科技知识,不见得人人都精通和胜任这些基本工作。只有组织起来,风险分担,资源公用,利益共享,才能充分发挥个人的聪明才智,成就一番事业实现个人价值和梦想。

  在货币还是衡量价值的时候,在生产、流通、消费还是明显地分工领域的时候,在买方市场已经压迫卖方不得不讨好的时候,在消费资本决定产品价值的时候,群销众消也许是更好的切入点。未来学家阿尔文·托夫勒的消费者将对消费品的生产过程施加更多的影响,从而演变成“生产消费者”甚至达到产消合一的预测,比尔.奎恩的生产消费者力量提议的推荐营销,以及中国学者陈瑜提出的《消费资本论》观点,也都是在销、消上面大书特书做文章。群销众消才是产消合一,如何实现这个画卷?利益的吸引也许比其它的更有成效。集众人之私成就大公,虽然俗气但符合人性人心人欲。

  草民也做一个预测:将来的趋势,不是物美价廉服务细微就可以吸引消费者,这些谁都可以做到。而是不仅消费要省钱,消费的同时还要赚钱,变支出为赢利,变负号为正号,谁做的更完善,谁才能吸引消费者。谁能让更多的消费者参与其中,才能实现真正的产消合一。

  主动参与才是真正的信息源,如何真正主动参与,除了利益、文化的吸引,更重要的是诚信。如何体现诚信?透明、坦诚才是诚信的基础。有条件的透明、坦诚,相对公平的信息互动互知,虽然不是最佳方式,但却是诚信的灵魂。让灵魂灌输到每个信息源才能众志成城。没有灵魂的网络是散沙乱线,说不定会网走价值造成漏洞伤害。

  本人提出“组织经济分配”的观点,并以此理论为指导方针探索实施方案,实现信息源的积极参与从而让网络社会的管理有的放矢,愿与大家探讨。

  看很多人特别是企业老板想做直销却南辕北辙缘木求鱼,忍不住多说几句个人体会。直销制度很简单,赚钱难分钱还不容易吗?积极参与才是运用模式的精髓,合作共赢才是无法仿效的灵魂,只要揭开这层纸人人都是制度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