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布的国家基本药物零售指导价格从今日起正式开始执行。据悉,此次价格调整共涉及2349个具体剂型规格品。其中,与现行规定价格比,有45%的药品降价,平均降幅12%左右;有49%的药品价格未做调整;有6%的短缺药品价格有所提高。那么,这次“降药价”对于医院、药店、药企的影响如何?对于广大老百姓来讲,最最关心的是从今日起用药到底能够享受多少实惠,能否能够从根本上解决“看病贵”的顽疾?
从媒体的调查情况来看,今日实施的国家基本药物零售指导价,对医院、药房的影响并不是很大。毕竟,有49%的药品价格未作调整,更有6%的短缺药品价格不降反升,这似乎有点“出乎意料”。评价认为:某些品牌好、质量佳的药品,由于销路不差,价格“水涨船高”也在情理之中。对于药企来讲,公布的价格基本能够将企业的生产成本等真实反映出来,但指导价格的升降会不会促使某些药品“先死后生”,即先退出市场,再改头换面,重新出现,不过价格却比原来高出许多。
如果出现“降价死”,那么老百姓还是难以从中得到实惠。尽管我们相信,这种情况只是部分而已,大多数药品价格的下调,虽然降幅并不大,但对于一些需要长期用药的病人还是能感受到实惠的。当然,基本药物指导价格的实施,仅仅是解决“看病难”众多错综复杂环节、利益、难题中的一步,接下来,更为艰巨的则是如何加强监管、严格审批、彻底制止药品“死去活来”的恶性循环。同时,强化医院的公益性,彻底改变“以药养医”的局面,实行医院“医”、“药”分离,从根本上解决老百姓“看病贵”的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