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出海------------想起郑和下西洋


 

明永乐三年公元1405年郑和带着240多艘海船和27000多各官兵从长江口向那浩瀚大海而去。
 中国的朱棣皇帝和中国的所有皇帝一样,动不动就向国外摆谱儿。向国外宣扬国威,示富、好大喜功。郑和的下西洋完全是一个皇帝行为。从1405年到1433年历时28年,把好端端的大明朝弄得死去活来,把大量的银子丢进了大海里,错失了明朝的发展机会。随着朱棣的死亡,新皇帝又有了新的执政理念,下令不准下海,结果是银子打了水漂。而处时的西方正在掀起第一次工业革命。
 西方的航海业是在资本利益的追逐下由民间自发而起的。并得到了很快的发展。远远的超越了固步自封的中国皇帝行为。从这里我们看到了市场行为与官府行为的二种截然不同的结果。
 西方的航海是以商业利润为目标的市场行为。而朱棣航海是宣扬所谓的国威和向外示富为目的。尽管同样是下海由于目标的不同,而结果就完全不一样。一方面是下海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而政府行为的下海最后是国力衰弱,百姓贫穷,至使民怨沸腾,直至明朝灭亡。
 现代的中国幸好不是朱棣再世,目前大量的国企出海收购外企,或是在非洲投资风险仍然巨大。
主要表现为;1、国企出生在温室之中,长大于鲜花和掌声之下。和那些在狂风暴雨中长大的对手天生就不是一个级别上的竞争对手。二军向战勇者胜失败将是必然的,胜利乃是偶然的。
2、像陈同海之流,阔少加恶少加赌徒的国企高官,在国内的多种防腐措施下尚能腐败到每天花费40000多元,.若在国外天高皇帝远的地方,更没有不腐败的理由了。
3、东西方的价值取向不同,中国的对外投资是以国有企业为主。而国有企业却是被发达国家视为洪水猛兽,早已被全世界市场经济国家妖魔化了。被四周市场经济包围下的国企还有不败之理?
4、非洲国家的非民主化,近期看似乎有相取之处,但从长远来看却是个火药桶,随时都有暴炸的危险。这种投资无疑是拿钱玩赌博。就是投资成功了,只要当地民众稍有不满,今天绑架中国工人,明天袭击中国工地,事态不断,加上部分竞争对手的幕后操纵,事情将会越来越复杂。
5、国企是一个不讲效益的怪物,经营者伴随着巨大的赌博气氛,赌赢了气高址扬,弄个官上加官,赌输了也可易地为官。那些个衙内还有机会步步高升。
6、穷了庙堂富了方丈。不管国企出海的经营如何,但方丈肯定是大富大贵的。不管这庙怎么穷。
本人并不是反对中国企业走向海外,我到觉得走向国际市场是中国企业必走之路,我的意思是走出去的不应该是国有企业,而是应该是民营企业。国家应该加强对民营企业的投入力度,鼓励、支持民营企业走出去这才是国家的应作之为。不顾国企的实际情况而鼓励他们走向世界是政府不负责任的一种表现,是拿纳税人的钱在玩赌博。说得直白点是在合谋国民财富。
 我为什么要和500多年前的郑和下西洋比二者具有太多的相同之处,二者多是政府行为,而不是民间行为。而政府行为的经济是不可能长期持续的得到发展的。唯有民间自发的市场经济才是国家发展的长期动力。而国家的责任在于制定符合最大多数人的游戏规则,并做到公平公正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