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一旦涉及到真正的人民利益时总是“没有时间表”?


  10月21日,中国国际交流中心常务副理事长、原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郑新立在月度经济形势分析会上透露,由国家发改委就业和收入分配司制定的收入分配调节方案已上报国务院待批。
  作为刺激消费、启动内需的重要措施,该方案的出台备受关注。但本报获得的最新消息显示,该方案暂无出台的具体时间表,其中的原因之一即在于该方案将涉及到方方面面的系统改革,推进起来将相当慎重。
       对于“该方案将涉及到方方面面的系统改革,推进起来将相当慎重。”,不过笔者认为“涉及到方方面面的系统改革”应该是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利益,因为各种利益交织,注定“收入分配调节方案”始终没有时间表。再者来说,既然“涉及到方方面面的系统改革”,那就抓紧时间进行改革,为何总是让人民等待这个结果呢?是没有时间,还是有心理障碍,还是觉得这种事无关紧要。
       文章说“李实和赵人伟等学者一起,曾于1988年、1995年、2002年、2007年进行了四次全国范围内的大型居民收入调查。他介绍,从1988年至2007年,收入最高10%人群和收入最低10%人群的收入差距,从7.3倍上升到23倍。”不知道23倍是多还是少?难道要等到230倍时,“涉及到方方面面的系统改革”才能解决,收入分配调节方案才能出来吗?
        8月4日,广东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公布“广东省2009年企业工资指导线”,工资增长基准线为7%,上线(警戒线)为12%,下线为零或负增长。7%的基准线相比2008年的10%,下降了3个百分点,而下线为零或负增长也是近年来首次出现。
  除了广东的高调亮相之外,据《中国经济周刊》从相关人士处获悉,各省市应该在上半年公布的工资指导线,而目前仅有广东、山西、青海、云南、吉林、湖南、陕西等省发布,直辖市中上海市与天津市作了发布。而在已经发布的这几个省中,跟往年相比,也都相应“下调”了今年的工资增长基准线,其中青海、云南的基准线相比2008年“下调”了4个百分点。只有天津市的工资增长基准线与往年持平。
  为何“多省市下调工资指导线”的准备工作就会这么快呢?为何各省的办事能力就这么强呢?难道这里面就没有“涉及到方方面面的系统改革”呢?
  缩小行业收入差距的最好方式则是打破垄断。诚如经济学家吴敬琏所称,要缩小收入差距,最重要的就是把腐败治住、使垄断行业实现市场化。但是这么多年来,难道垄断、腐败不存在吗?为何总是没有见到成效呢?
  诸如水价、电价等涉及人民生活的“提价”改革,改革非常之迅速,意见非常之统一。一旦涉及到真正的人民利益时总是有借口,有理由。总是把“为人民服务”挂在嘴头,但真正涉及到人民的利益时,却又以“为人民币服务”、“各方面利益服务”作为自己的工作目标,该醒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