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股投资,冷静判断,审慎交易


  广大投资者对炒新并不陌生。近年来,新股上市首日的炒作颇为盛行。若被股价暴涨表象所迷惑,投资者不仅容易忽视上市公司的基本面和专业机构的估值意见,也不关注上市公司和交易所的风险提示和临时停牌公告,盲目跟风炒作,结果往往高位被套,损失惨重。

  新股并非不败。新股上市首日股价飙升的背后是投机资金在炒作——上市当天买入,第二天卖出。

  从历史上看,炒新的投资者要承担相当大的风险。根据深交所对截至6月23日深沪两市所有1866家A股上市公司的统计,如果投资者在新股上市首日以开盘价买入并持有一段时间后卖出,无论是持有一个月还是持有半年,炒新发生亏损的可能性接近甚至超过60%,其中个别股票的投资者账户亏损比例甚至高达99%;若投资者在新股上市首日以最高价买入,亏损程度还要高。在2007年和2008年,炒新发生亏损的可能性更大,达到80%-90%。这些数据值得投资者重视。

  针对新股上市首日遭爆炒,监管部门和交易所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例如,对上市首日股票都实施了重点监控。当盘中股价出现异常波动或过度投机时,将根据相关规则对股票实施临时停牌,并加大对重大交易异常账户的处理力度,以警示交易风险,警告异常行为,力求冷却过热气氛。

  为提醒投资者不要盲目炒新,监管部门和交易所通过各种渠道向投资者提示炒新风险。比如,在中国证券报等媒体上开辟专栏,高频率地进行投资者教育。

  要避免盲目炒新带来的损失,除了关注监管部门和交易所的提示外,投资者应做足“功课”后,再审慎参与新股投资。

  一般而言,新股的价值评估和市场定价受业绩、净资产、成长性、行业定位和市场状况等多种因素影响。投资者应仔细阅读招股说明书、上市公司相关公告、报告,同时可利用参加上市公司路演等机会,尽量获得最直接、最可靠的信息,据此对公司经营业绩、行业特点、发展前景和潜在风险进行分析。如果投资者获取信息渠道较少或专业分析能力有限,可以参考专业机构对新股上市交易的估值定价分析。只有充分了解上市公司的价值,才能对股票的合理价格范围有清醒的认识,从而减少首日交易的盲目性。

  历史经验表明,无论新股如何暴涨,股价最终仍要受公司基本面的约束,向理性估值回归。投资者若参与股票上市首日的交易,一定要及时关注交易所的风险提示和临时停牌公告,充分了解风险状况,冷静判断,审慎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