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一则报道《智慧型软件引发管理新革命》,相信很多读者都会为之叫好,为用友叫好。正面的看这篇文章,很鼓舞人,可是我们还是要重新审视下这则报道真实的用意,当然要抱着积极的态度去审核一下用友“T系列”智慧型小型企业管理软件的智慧型在哪里?并认真思考一下如何实现管理软件的智慧型。
用友小型管理事业本部副总经理兼研发本部总经理杨宇春认为:新一代“T系列”智慧型企业管理软件开发背景和目标是为了帮助中国企业在当前经济环境下,成长发展并实现转型升级。文章还指出,2008年全世界面临金融危机,对很多中小企业而言,形势非常严峻,尤其做外销为主的企业,广州、江苏等地小企业订单大幅度下降,毛利越来越低。在整个社会经济大背景下,中小企业面临很大的挑战,经济危机、政策调控、价格变化等等。试问用友大型管理事业部对大中型企业的研究如何,他们没有遭遇经济危机还是没有天天面对管理困境,管理软件又是如何实现智慧型的?
“每次经济危机的时候,都会有技术革新、自身的需求、政府对中小企业信息强有力的推动、温家宝总理、贾庆林主席都视察用友软件园,由于这几方面的原因,用友公司实时推出这样新模式、新品牌,希望利用我们软件技术,助力中小企业健康成长。”如果单纯从问题的导向来推,是推不出结果的,因为只有结果才是核心问题所在,也是智慧型管理软件实现的基本前提。
如果“T系列”智慧型只是体现在,软件为客户提供的全程服务模式,哪怕流程“第一步,通过一套诊断工具,帮助中小企业寻找业务过程中的问题,以及存在的危机和风险。就像人做体检的一样,得出相关数据指标,得出对该企业的建议;第二步,通过经营诊断,对企业进行分析,最后会提供给企业变革方案,帮助企业寻找到底哪方面需要改善。把企业内部管理包括客户关系、电子商务,整套系统贯穿起来,帮助企业提升管理。最后再对产品进行优化和组合,升级企业信息化系统;第三步,提供“T系列”智慧型软件产品组合,升级企业信息化系统之后,用友开始随身的支持服务,完成解决中小企业后顾之忧;第四步,企业经过这样一段运行之后,会在管理水平、管理效应方面有显著的改善,会获得一定的成长,进入下一个阶段。”描述的再完美、闭环,本质只是在强调全程服务,核心的智慧不知道在哪里,难道不仅仅是一个知识层面的叠加吗?我不希望是,虽然很多这样的例子,但希望用友真的能走进所谓的模式层面。
正如用友“T系列”智慧型管理软件中的 “T”代表了TOP(领先)、TRUST(可信赖)、TEAMWORK(合作共赢)。即:应用理念领先、产品功能领先、客户可信赖的伙伴、客户可信赖的产品、用友与用户和伙伴共成长。我们一起祝愿管理软件的智慧型之路能够顺利走好。
从2007年开始,用友专门针对小型企业在新的发展阶段要求,集结300多研发工程师,耗时70多万人工小时,编写了200多万行代码,1万多个测试用例,1万5千页的业务需求文档,成功开发出了SOA架构的全新一代T系列智慧型产品。1万5千页的文档是个什么概念?用A4纸订起来有一米多高,如果一个人每天看100页,需要半年才能看完。不由让我想起金龙鱼大米,一连串的数字组合,一直风靡整个广告界,真不希望做智慧型管理软件也被刮进去。
对用友“T系列”智慧型软件的四个特征,“互联互通、无缝集成、全面智能化”目标是好的,大众企业都难以实现的夙愿不知道为什么拿中小企业开刀,“弹性收缩,成就未来”寄望于此吧。
在用友和众多合作伙伴,以及70万家客户的鼎力支持与服务经验积累,用友实现了将中小企业管理软件迈向“智慧化”的新时代。正如IBM的智慧的地球惹得祸一样,愿景如果可以说出来,我想不是好的愿景,如果能踏踏实实做出来,才是智慧型的企业。
看法和质疑不代表批判和消极,如果质疑和悲观能带来智慧,我想那也是值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