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金融危机在世界各地对汽车业带来的影响并不相同,简直是"东边日出西边雨",其他大多数国家汽车行业的情况和中国汽车市场相比犹如"扁担靠在电杆上--矮多了"。
为什么别人面临危险而我们却迎来了机遇?中国宏观经济的向好态势,中国对汽车行业的大力扶持以及老百姓的汽车消费刚性需求都为其发展提供了动力,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未来的路怎么走?
众所周知,二战后至上世纪80年代,汽车业、建筑业和钢铁业是美国的支柱产业,奠定了美国世界头号强国的地位,虽然后来信息产业成为美国经济的头号支柱产业,但是汽车业的意义依然重大。
金融危机之下,我们国家对汽车业出台了一系列的振兴举措,使之成为重要的消费拉动力,足以显示国家对这个行业的重视。
国务院副总理张德江指出,中国已经是汽车大国了,还要向汽车强国努力。
如何才能做到汽车强国呢?
其实,汽车强国是宏观的,做强每一个汽车企业是微观的,只有一个个汽车企业都做强了,中国才能成为汽车强国。
魏建军:高品质小车主导产业未来
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认为:"高品质小型轿车是中国汽车发展的战略机遇。在以电动车为代表的新能源商业化前景尚未明朗之前,通过提升发动机功率,优先发展高品质小轿车将是中国汽车产业务实的选择,而这也正是中国自主品牌参与全球竞争、追赶世界汽车制造先进水平的战略机遇,高品质小型轿车必将成为主导世界汽车的产业未来。"
【魏建军】
长城汽车这几年一直在致力于投资精品的小排量汽车,已经推出了三款小排量汽车。
魏建军给出了具体的做法,他认为,发展高品质小排量轿车,目前总体来说有两种方式,一是采用新型能源输出的方式,由纯电汽车、油电混合动力、天然气等新能源;二是优化动力设计,提高发动机的工作效率,结合轻量化设计,缩小外观尺寸,提升内部空间优化设计,降低风阻。
魏建军指出,中国汽车工业做大做强还要脚踏实地的走更长的路,自主研发针对发动机整车设计等关键项目的逐步优化是必须的过程,也是目前赶超国际一线汽车品牌的唯一出路。
徐和谊:把握住全球车业重心向中国转移机会
北汽控股董事长徐和谊认为:"当全球汽车产业中心向中国市场转移的时候,我想作为创新以变革,同样即将发生,所以,我理解的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战略,是在全球汽车产业重心转移过程中,中国汽车在完善产业链,强化竞争力的同时,围绕着新技术,新产品,新的商业模式所展开的一系列的规划和举措。"
【徐和谊】
徐和谊表示,北汽将把握汽车格局变化下的机会。他也给出了北汽的具体做法:中国的汽车行业一是要从完善上下游产业链的角度,把我们欠缺的内容填平补齐。如果我们不能够制造出世界上最先进的发动机和变速箱,我们就不能被称为世界汽车的强国,充其量只是一个制造大国,加上一个消费大国,我们就不可能摘掉"世界汽车工厂"的帽子。对关键零部件的开发,要加大政府资金对企业零部件研发骨干企业的支持力度,推动整车自主研发平台和零部件关键技术研发平台的建设;要加强零部件企业对整车企业的支持力度。
二是要从新技术、新产品的角度考虑,大力地发展新能源汽车,这是我们由汽车大国向汽车强国转变的战略突破点。美、欧、日、韩汽车集团已经调整战略规划,加大对汽车产品的安全、环保、节能等综合性能的投入,采用新能源,新材料和新工艺的开发来研制新车型。这个月底,北京汽车的新能源汽车公司即将正式挂牌成立,以及围绕着新能源汽车公司作为出资人,成立了我们的电池公司、电机公司。在北汽集团三年规划发展过程中,我们要加大对新能源汽车的推进力度,争取在三年内,新能源汽车实现产业化,产量来讲,我们计划达到3-5万辆,销售收入争取占到集团整体销售收入的5%-10%。
【北汽自主品牌高端切入】
三是从商业模式的角度考虑,从自主品牌建设和自主研发为龙头,积极地进行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调整,带动中国汽车产业全面发展。在自主品牌轿车上实现高低品牌结合两翼齐飞。尽管在高端自主品牌运作上难度较大,但北汽依然选择高端汽车品牌为切入点,发展自主品牌轿车。在自主品牌越野车上做到有特色,高水平,我们计划用三年左右的时间,把北京汽车制造厂有限公司打造成为国内越野车以及SUV专业的生产制造厂家,争取进入国内前三名。在商用车领域把自主品牌福田汽车打造成为国际品牌。
王自亮:自主品牌 只有自主没有品牌
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王自亮认为:"自主品牌,现在自主是自主了,但品牌还是很制约我们发展的瓶颈。所以,我们下决心在自主品牌上做个提升。当然,品牌提升不是那么容易的,尽管不容易我们还要继续做,及早地做,而且要做得细。我认为,品牌这个事情没有什么捷径可走,但也不是无所作为的。
【王自亮】
我们这几年,在吉利某品牌下面搞了三个子品牌,第一个就是以吉利熊猫为代表的全球鹰,灵动的,活跃的,时尚的,年轻人喜欢的时尚品牌,还有D7718,在宁波生产,这辆车在10.28-8万左右,各方面的配置达到了新的水平。第二个品牌叫帝豪,包括我们和英国锰铜公司合作之后生产出经典出租车,现在我们是小批量生产,但现在形势非常好,订单也很多,包括最近荷兰也准备跟我们谈比较大的订单。北京车展上,北京市民上也看到了吉利和锰铜生产的出租车。
第三个品牌叫上海英伦,是档次最高的,我们在上海车展展出的叫吉利卓越,有人叫它"小劳斯莱斯"。所有这些,我们都觉得吉利跟大家一样,在非常激烈的环境当中怎么样发展,现在我们终于慢慢摸索出一条路子来,所有这些都离不开政策环境和消费者人群的成熟,更离不开我们吉利汽车领头人李书福董事长的战略方向和安排。"
新能源不能哄抢 重组是做强途径
新能源是未来汽车行业的发展方向。徐和谊指出,日本各大整车企业,包括重要的零部件企业都参加了车展。主题是"新能源",各家都把自己的新能源汽车以及重要的零部件企业,围绕新能源产品全部拿出来了。初步了解了一下,听日本人也给我介绍了一下,今年从7月份开始,日本政府已经全面地率先从政府采购,政府用车,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强制性,并且明年的力度还会加大,几个大的品牌都推出了量化的产品。按日本人自己讲的,我们自己说得少,做得多,报道得少,闷头干。我看完了之后很有感触。
08年9月,美国国会批准了250亿美元节能研发贷款,日本汽车企业联合向政府申请新能源产品的研发支持,戴姆勒奔驰公司压缩开支,用于首先保证新能源汽车的研发,以及新能源业务的拓展等,可以说新能源是未来汽车产业的发展方向。我国新能源汽车在传统的汽车领域起步较晚,与发达国家相比,处于劣势,但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世界各国都基本处于研发的起步阶段,我国的汽车企业通过努力,完全有可能占领技术的制造点,从而为我国在未来汽车市场竞争中赢得主动权。
【东京车展高举新能源大旗】
从这个角度看,可以说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处于千载难逢的,很好的机遇期。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我们要抓住有利时机,实现我国新能源技术新的突破,为在未来的国际竞争格局中占据有利的地位奠定基础。目前国务院有关部委和各地方对发展新能源态度很明确,积极性很高,支持的力度也比较大。我个人感觉,在目前发展新能源汽车方面,一哄而上,打乱仗,标准不高,炒概念,为了赢得一些一些政府的政策支持,纷纷地都围绕着新能源推出我认为是一些质量比较低,市场竞争力不太强的各种产品。我很担心,中国干新能源一哄而起,走不了多长时间的路,我们在这个领域又要处于下风。
新能源产品干出来之后,弄几个样车是不是有市场竞争力?质量可不可靠?能不能批量地推向市场,尤其国外大的跨过公司,他们的新能源汽车产品,我想很快会成批地陆续进入中国。我们的产品有没有实力和人家同台竞技,从现在的趋势看,我个人认为,不可能。这次我到东京车展,看了看人家的产品,我不是崇洋媚外说日本的东西好,看完了确实好,(感觉)可靠。
回想我们现在所做的工作,看到的一些产品……所以有时候也很着急。从政府,有关部门怎么样避免我们再走弯路,避免重复投入,集合我们的优势,整合各大集团的资源,攥起拳头来把新能源汽车这条路走好。我个人的观点,虽然我们现在处于同一起跑线,但是我看如果这么干,发展的态势一堆会搞乱。
北汽汽车集团在国内整车情况来看处于前列,去年福田混合动力城市客车今年完成国家科技部完成的"十城千辆",北京市将完成第一个"千辆新能源汽车",真正实现大规模投入的城市。今年福田为北京市的公交车提供了1000辆,目前实施效果非常良好。明年计划是2000辆。明年北京市会在出租行业,为市政以及环卫系统提供混合动力两款车型。今年,在北京市的西城区准备把环卫车改成纯电动的垃圾清扫和收集,现在作为试点已经在西城全部使用,明年北京市大概要推2000辆纯电动新能源汽车在环卫系统上。还有计划,要在北京市的出租车市场推出新能源的出租车。
企业发展了,必然会涉及到兼并重组,这也是企业做强的必由之路。对此,国民经济研究所所长、著名经济学家樊纲认为,汽车行业兼并重组是历史上最突出的现象。兼并重组一方面是产业升级的需要,没有一定的规模和一定市场份额,就很难稳定发展,也很难做创新、技术改造这些事情。因此,它是提高企业竞争能力,改进企业效率,降低成本的途径。第二,它也是一波波经济波动、产业波动、产能过剩、产业危机的一个结果。
【樊纲】
我国汽车行业现在虽说不是刚刚开始发展,但是仍然是发展的早期阶段,我们最能节省的一件成本,就是我们可以借鉴别人的经验教训。波动重组、产能过剩、危机、破产、倒闭等给我们现在的发展提出更多的警示。
中国市场有巨大的发展潜力,要利用好这个潜力,也需要遵循经济规律,比如规模效益。